白衣镇开展政务公开主题日 织就留守妇女“就业梦”
来到白衣镇刚刚投产的“乡村振兴车间”,在门口就看到几十台电动缝纫机整齐地排列,宽敞明亮的车间里有50多名妇女们正在紧张忙碌的踩着缝纫机,“哒哒哒”声音此起彼伏,仿佛是她们演奏的乡村振兴奋斗乐曲。
白衣镇乡村振兴车间总投资120多万,总建筑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历经一个多月筹备将旧厂房改建成大规模车间并投入使用,可提供就业岗位400个。目前,35名留守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平均工资达3500多元。“乡村振兴车间”的快速落户并投产见效,体现了镇党委、政府开展乡村振兴就业帮扶工作的决心,让村(居)民在家门口务工,实现顾家就业两不误,织就了留守妇女“就业梦”。
深入调研 将乡村振兴车间开到家门口
白衣镇内家庭妇女、留守妇女由于要在家照顾小孩和老人,又缺乏过硬的技术,家庭收入低。为解决他们“挣钱顾家相冲突”这一难题,镇乡村振兴办、民政劳保站、妇联等部门,多方考察交流走访,实地开展调研乡村振兴就业帮扶工作,最终产生建立“乡村振兴就业帮扶车间”的想法。2023年7月,白衣镇党委、政府引进服装车间生产线,乡村振兴服装加工车间落户白衣镇白衣庵社区五德礼堂(原藠果厂房),车间面积达2000平方米,配套设施有服装熨烫设备、缝纫机、锁边机、双针机、钉扣机等设备,把“乡村就业帮扶车间”直接开到了村(居)民家门口。
主动对接 做好服务跑出“加速度”
说干就干,白衣镇迅速梳理了镇内资源资产,针对留守妇女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招工计划。为了做到送岗、送策上门,白衣镇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政务公开主体日活动,发挥微信公众号、妇女之家、巾帼志愿者的作用,通过集中宣传、线上宣传、发布招工信息等方式,开工前招聘到熟手25名、新手10名。车间由服装企业负责提供原材料,工人在车间里将衣服缝制好,就可以得到一份保底+按件计酬的收入。熟手直接上岗,新手经过技能培训上岗,在工人熟悉转为长期工后,每月工资能达到3000—8000元。车间还考虑到务工农户的实际情况,农忙时节可酌情请农忙假,这样灵活的就业车间,家庭就业都能兼顾。自7月18日开工以来,现第一生产线已满员,计划开设第二条生产线,八月销往江西的服装达万件。
产业投产 留守妇女变身“上班族”
在第一条生产线上,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妇女夏红。她神情专注、动作娴熟,每缝制一件产品,她的嘴角都会绽出一抹舒心的微笑。1987年出生的她在车间算是年轻的,手脚灵活、出活块,现在平均每月都能收入3500多元。
马成凤以前在深圳务工,了解到她身体不便,村里妇联主席卜群芳给她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她到车间务工,如今也成了乡村振兴车间的一员。汤喜平的丈夫在珠三角务工,她留守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由于家里两个孩子,一个大学一个高中,经济压力很大,村妇联了解到她的情况,送岗到家,如今,在家门口找到工作的汤喜平高兴地说:“以前心里干着急,现在‘乡村振兴车间’让我在家门口就业赚钱,可以补贴家用,生活有盼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