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学堂:托管服务激活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
在白衣镇乡村振兴车间旁,每周六上午的欢声笑语已成为当地独特的风景。通过将闲置村屋改造为公益学堂,这个创新举措不仅破解了务工人员子女托管难题,构建起“产业-家庭-文化”协同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振兴学堂
走进学堂,十几名孩子正专注地完成家庭作业。八岁的马如诗刚来到振兴学堂,她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王敏则留在家中边工作边送孩子上学,她从朋友那了解到,乡村振兴车间不仅能解决就业问题,旁边的振兴学堂,还能为孩子提供周末学习服务,解决了王敏最忧心的问题。
乡村振兴车间工作人员王敏说:“以前周末要么把孩子留在家里,要么带到车间,不安全也不放心。现在有了公益(振兴)学堂,孩子能学画画、练字,还能交朋友,我们干活也踏实了。”
创办振兴学堂,将闲置的村集体房屋改造为教学场所,不仅盘活了村集体资产,更构建起“家长务工—孩子托管—技能提升”的闭环机制,该举措为振兴车间工人提供了托管服务,使工人们能够专注赶制订单,有效解决子女照护难题,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此前,该车间常面临着劳动力短缺与员工缺勤双重压力,其中子女照护问题导致员工出勤率直线下降。淡季时,白衣镇振兴车间尚可通过组织骨干员工加班保障订单交付;但每逢销售旺季,用工缺口扩大与订单积压的矛盾便成为制约产能的痛点难点堵点。
白衣镇振兴车间相关负责人汤贵称,他们以前订单多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招不到女工,很多妈妈要照顾孩子,没法安心的工作。现在有了学堂之后,女工们能安心上班,车间的用工压力也减轻了。
乡村振兴学堂的成立,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每周六免费开放,开设绘画、演讲、硬笔书法等课程,为留守儿童和务工家庭子女提供教育支持,既缓解了家庭教育负担,又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为白衣镇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乡村振兴不仅要发展产业,更要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振兴学堂有效解决了我们乡村振兴车间员工的子女托管难题,并以乡村振兴车间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居的留守儿童也来加入我们的学堂。下一步,我们还准备联合村社区干部搞直播助农,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白衣镇宣传委员庞凯夫道。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