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小公厕” 里的民生温度与文明刻度
公厕虽小,却是民生大计的鲜活注脚,更是城市文明形象的直观缩影。近年来,津市持续推进公厕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让 “方便之处” 真正成为彰显城市温情的民生窗口。
新建公厕
走进襄阳街荷花广场的公厕,“高颜值” 与 “实用性” 完美融合,内部采光通透,烘干机、感应式水龙头、高低错落的洗手台等设施一应俱全,免费提供的洗手液、热水、厕纸等用品,让便捷与舒适触手可及。更贴心的是,增设的第三卫生间配备无障碍通道和安全防护栏,为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筑起 “方便” 屏障。
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新建的公厕不仅干净整洁,设施也很齐全,特别是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安全扶手这些设计,太贴心了!”
在服务质感的提升上,环卫作业时间从原来的每日3次增至现在的全天候维护,让公厕时刻保持洁净状态。与此同时,城区部分公厕还配套建设了环卫工人休息房,房内桌椅、饮水机等设施配备齐全,让户外工作者在忙碌间隙有了温暖的休憩港湾,尽显城市的人文关怀。
环卫工人辛继忠称:“以前找公厕难、蹲位挤,环境还脏乱,现在出门就有干净整洁的公厕,累了还能在休息室歇脚,对我们来说方便了不少。”
公厕改造升级,让文明“看得见”更“摸得着”。作为城市治理的缩影,公厕的提质升级,彰显了政府对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下一步,我市将始终秉持 “以人为本、便民为民” 的理念,持续在公厕设施完善、管理精细度、卫生品质等方面发力,让民心工程更暖民心。
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考评办副主任孔祥东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公厕51座,计划明年将在主要路段、景区周边、人流量较大区域继续增建,进一步织密公厕服务网络,用更优质的服务让广大市民共享干净、整洁、便利的如厕环境。”
从“解决刚需”到“品质提升”,我市以公厕改造为切口,绣出城市管理的“精细之美”与“人文之光”。随着智慧化、人性化、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小公厕”成为展示文明风尚传递民生温度的“大窗口”,让每一次“方便”都成为文明与幸福的体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