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件内容 |
欢迎改善“公共交通”的举措,但仍有疑虑
今天很幸运地第一次乘坐了新的公共汽车,非常棒。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普通市民——无自驾车人士的好消息,这将对我们的出行提供更大的便利。不过我认为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恰好在这个初运营阶段提出来,以便参考:
一、关于线路规划的问题
据坊间传言,公交线路将分为两个部分,即只在市区运营的线路和从汽车总站出发过河的线路。那么,这将引出“枢纽站”位置的问题以及车费的问题。
1.枢纽站问题:如果是市内公交的运营线路,为什么不选择在法治广场附近设立一个临时的市内公交枢纽点,它相较于汽车总站的位置更加具有流动的性质,而且对于只需过河的市民提供更短的路程时间。
2.车费的问题:假设一位家住汪家桥的居民去人民医院看病,那么就得先得坐公交去枢纽点,然后再从枢纽点换乘后才能抵达人民医院。假设车费为2元/次,那么单程的费用就得4元,如果加上返程将会达到8元。这样价格似乎过于高昂,对于公共交通的公益性质略为不符。
二、班次与等待时间的问题
不同的线路有不同的班车车次,有的线路发车频率高,那么等待时间将缩短;而发车频率低的线路,那么等待时间则会增加。但由于过长的等待时间将导致乘客流失,抱怨增加。也许等待的时间我能够吃一碗粉。因此,有如下方案:
1.为公共汽车加装定位系统,与手机APP智能程序结合。这样做的最大益处就是足不出户就能规划好行程安排。
2.智能公交站点。数字化的公交站点相较于传统式的站点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但仍需为其公共汽车加装定位系统。
3.定时线路安排。相较于只控制发车时间的安排来说,定时线路安排则要求乘务人员准确控制车辆速度,使其到站的时间与规定的一致。这需要乘客更加的了解所搭乘线路的时间安排。也许会有一些负面效应,例如整个线路的所需时间会加长,而且高峰时间段可能不适用。
三、公交车站站点的维护问题
现阶段,我认为公交车站站点的问题有两个方面:
1.对于有公交站牌的站点来说,商业广告占据了大版面,而线路信息则只占据了很小的版面。如果运用大幅版面的情况下,除了单纯的提供站点信息,还可以提供站点周围的相关信息。
2.对于无公交站牌的站点来说,提供一个基本的线路信息是必要的。这对于不了解或第一次出行到此站点的乘客来说是一个提示。
以上则是我的一些主要关切,当然也许还有晚班车,公交福利等额外的一些考量,但至少现阶段来说并非主要考量。总之,无论如何,以上皆是我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