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津市>原创作品>详细内容

原创作品

傅绍荣:津市有个“慈善痴”

来源:市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2019-10-16 14:23 浏览次数: 【字体:

傅绍荣,男,民建会员,1940年8月出生,湖南车桥厂退休职工。热心公益事业三十六载,先后荣获“湖南省十大慈善人物”、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志愿者先进个人、民建中央服务社会先进个人、湖南省十大“同心人物”、常德市首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人称傅老“慈善痴”。 

9c96e630e17b42c79dd5ff095f1486e1.png

津市有个“慈善痴”

世间有许多的“痴”,然而,对于慈善事业的痴,并痴到忘我的境界,便是一种稀缺的宝贵品质和崇高的人格力量。
傅绍荣已是七十八岁的老人。这位优秀的民建会员,从壮年到老年,一心扑在慈善事业上,扶贫济弱、安老救孤,从不间断,从不后悔。他把老弱病残和弱小孤儿当成自己的至亲至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和经营小店极少的收入去资助他们,为他们送温暖、送爱心。三十六年来,至少一千二百多名老人、孤儿及贫困家庭受到过傅绍荣的关爱,扶贫济困的捐赠款项达一百多万元。

b2bf8e8247c34eeba62633cdc373e6a7.jpg

不计其数的荣誉

傅绍荣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对慈善事业点点滴滴不平凡的奉献,却完全配称“义薄云天”这个大词。

从哪儿说起呢?

1984年,傅绍荣原本是湖南车桥厂的钳工,妻子在津市床单厂当挡车工,两人月工资加起来才一百多元。也就是这一年,他看到附近一些“五保”老人无依无靠的样子,便和妻子商量,春节将他们接到家里吃顿团年饭,让他们心里暖和暖和。但俩人估摸着一算,办几桌稍稍体面一点的团年饭需要一大笔开支。钱不够,怎么办?夫妻俩陷入一筹莫展的愁绪之中。但决定的事就不能更改。经过一番考虑后,他和妻子一合计,开始利用工作之余养猪。那时候,只要一下班,傅绍荣就骑着自行车去街头巷尾收潲水、捡西瓜皮......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年三十那天,他如愿将三十多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全接到家里,欢天喜地过了个热闹年。饭后,还一一发了个红包压岁。看到老人们高高兴兴的样子,傅绍荣感慨之余下定决心,每年春节,都将这些孤寡老人接到家里过一个热闹年。于是,从这一顿团年饭起,之后每年的大年三十,总见乐呵呵的孤寡老人挤满了傅绍荣一家……

7f9946de90904b399570d12d91482dc5.jpg

慰问福利院老人儿童

1988年6月,傅绍荣和老伴都退休了,两个孩子也都参加了工作,继而又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除要赡养老母亲外,傅绍荣夫妇再也没有其他负担了。按照其他人的人生规划,退休后,趁此机会到处转转,看看,或种种花浇浇水,过过清闲的日子。但傅绍荣却不这么想,他说他放不下那些“五保”老人,他要把自己行了四年的善举继续做下去,他还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直到自己做不动的那一天。但是,夫妻退休后,工资都相继缩了水,除了日常生活开支,实在没有多少结余去帮助其他更多的人。但傅老是个不轻易退缩的人,也从来没有想过退缩。他决定除了继续喂猪外,再凭自己所学的钳工技术,在市区开办一个液化气具销售小店。但从没做过生意的傅绍荣,并不知道商海深浅,店铺开张一个多星期,竟没有卖出一套液化气具。他没有打退堂鼓,而是深入市场调查,将调查的情况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估。几天后,他把小店招牌换上了“津市市液化气具维修销售中心”。贴近生活的招牌、诚信经营模式和硬扎的修理技术,小店销售立马有了起色,逐渐打开市场,继而成为“前锋”等几家品牌生产厂家的特约维修站。正是这个并不起眼的小店,支撑着傅绍荣走过了三十多年的慈善公益之路。

1997年腊月,傅绍荣一改过去将老人接到家中团圆的习惯,别开生面地仿照央视“心连心”艺术团的慰问形式,带上鱼、肉、钱等,邀请他原单位的文艺演出队,租了几辆中巴车,分别开到市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热热闹闹地与老人们联欢,共度佳节,让老人们切切实实感受到浓浓的关爱、暖暖的春意。

“我一看到别人受苦,就好像是自己受苦一样。”每当别人询问是什么支撑他热心慈善事业这么多年时,傅绍荣都会用这句朴实的话语来回答。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六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在成长的日子里,他深深体会到了生活的心酸和无奈。因此,这个在澧水河畔长大、被苦水泡大的孩子,从小就磨砺出了坚韧、善良、无私的高贵品质。正是这种高贵品质,使他在慈善事业上忘我地付出、付出......
隔壁的“五保”老人病了,傅绍荣自己掏钱陪老人上医院;钟表社下岗职工陈利民是个残疾,因他有按摩的特长,傅绍荣就资助他买了四张按摩床,让他一家从此生活无忧;福利院有个九十多岁的老奶奶,长期卧床不起,膝下唯一的六十多岁的女儿又是智障,多年来,傅绍荣像关照亲人一样关照老人,家里有好饭好菜必亲自送去,每每从外地回来,未进家门就先去福利院看望老人……

c38c8c73aca841ab80ff756cde153ae1.jpg

傅绍荣和他的修理店

许多人对傅绍荣的善举不了解,不理解,甚至以为他很有钱。这真是个天大的误会。在傅绍荣的店子里,你会发现,窄小的地上几乎全摊着他捡来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他和老伴每晚就挤在店子的阁楼上睡;门上钉一根钉子就算是衣架;半把青菜就着点点盐和油一炒,一餐就算应付过去了;他的一件棉衣一穿就是十年,一双十元的鞋子至少也得穿六年……据悉,他早已立下遗嘱,身后要将自己身上有用的器官全部无偿捐献出去,献给那些等着需要救治的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