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津市>原创作品>详细内容

原创作品

散文:三圣支教记丨雷立望

来源:文联 发布时间:2020-06-22 10:21 浏览次数: 【字体:

三圣支教记

——常德市津市市支教者  雷立望

 

   

得知组织上要派遣我支教的消息,我不只是大吃一惊,甚而忐忑不安紧张至极。直到谈话时,我仍疑惑不解。我能胜任吗?我没那么优秀吧?我是师专毕业生没有错,可毕竟很久没有从教自己的专科,俗话说:三天不打鸟,牯牛射不到。何况现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日新月异高歌猛进,我可不能误人子弟。回到家里,禁不住征询同学、朋友,甚至学生的意见。出人意外的是,赞成支持的占了上风,不少人还要请我喝茶,搞什么酒宴饯行。几个早已闯入社会功成名就的学生甚至说:老师你早该恢复你的专业教学,你还是个作家,别浪费了你的学识。他们还当我是十几二十年前他们的老师。真是令我啼笑皆非。说实在的,这多少还是激发了我的虚荣心。老婆趁机打气,说是在业务上应该没什么问题,即使教学手段有落后嫌疑,也可以短时间学得到,不就是使用多媒体么?又说家里暂时没什么牵挂的,可以全心全意支教。我问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图什么呢?老婆道:我们并不图那点补助,组织相信你才选派你哩。你好歹是个业余作家,也许支教可以激发灵感积累素材。一年时间快得很,一晃就过去了。我想,说的也是。尽管我缺钱,但不缺这几万,而是几十万。教了几十年书,唯独没支教,体验一下又何妨?我有了一股激情,已许久没有再犯的冲动令我热血沸腾。

我迅速调整了心态,端正了认识,高高兴兴来到石门山区——三圣乡中学。

  

三圣中学的教学设施并非落后,课堂的先进设备不亚于津市。

学校要求教师开展双师课堂教学。我见过操作,却没有参加培训,缺乏实践。学生们兴致很高,我不能扫兴,也不甘做个落伍者,便向班主任老师请教,利用课余强化培训,几次就基本掌握。当第一次操作时,学生们欢呼雀跃,学习兴趣一下子升到极高,教学效率与效果都直线上升,我心里也愉悦起来,融进了学生们的欢乐中。

学校早晨跑操是一大特色。简易的操场芜杂得如同癞头,土质的跑道凹凸不平。学生们在欢快而雄壮的音乐里整齐的跑操,呼号充满青春活力,无论秋霜逼人,还是冬风凛冽,都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我兴奋不已,用手机摄录他们的倩影,发到群里和朋友圈,感觉自己回到了青春时代。这种快乐已经许久没有体验,真感谢支教。

辅导学生参加校级活动是另一种快乐。其中国学演讲最为特别。报名时,想不到一名男生唰的站起来,强烈要求选他参赛。在我的记忆里,似乎此类活动以女生见长。男生强调说,他在小学就参加过,而且得了奖。学生们大都附和,我便选了他,心里仍然将信将疑。等他交来演讲初稿,大有骑虎难下的滋味。关于国学故事,他写得空洞无物,文题不合。我不敢也不忍伤他的自尊,耐了性子指导,男生倒是机灵,稿子总算完成。轮到背记并表演时,他的记性跟不上,丢三落四,言词不熟,导致表演失准。我只得以身示范,又请来其他学生观摩。几经演练,终致成功,夺得一等奖。颁发奖状时,全班掌声经久不息,获奖者笑得眼都眯成了缝。

元旦晚会上,我感觉到学生们已经把我当作了忘年交。他们给我端茶递水,把甜蜜蜜的果品奉我,有的女生坚决的监督我吃下她们递来的饼干或者糖果。那些平时在课堂上比较压抑的潜能生,在我的鼓励下居然大展才艺。掌声响起时,分明看到他们稚嫩的脸上少了羞怯多了自信,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后来我在课堂上以此不断激励,不少潜能生的成绩有了大进步,更重要的是荡漾在他们脸上的那份自信。

 

    访

好容易抽空去家访。

年轻的美女班主任挑选了几个不同类型的家庭,我们踏着泥泞的土路走进村庄。连日的秋雨,使得本来就坎坷不平的马路更加难走。洼里积着浑水,凸处满是黄泥。没有雨靴,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择路而行,很多时候不得不走有草的田埂,溜溜滑滑,几次差点摔倒,到了第一家,我们已是折腾得汗流浃背,不亚于参加了一场竞技运动。

家长满脸笑容的迎接我们,看到我们的狼狈样,笑道:老师辛苦了,我们这里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村里说过两年就修水泥路啦。

这是班长的家。班长的母亲九年前病故。她的父亲为了两个女儿没有续弦,道理就一个,孩子太小,怕受了委屈。他以前可以外出较远做木工,挣较多的钱,这几年只能在本乡本村做事,无论刮风下雨,从不敢在雇主家过夜,他得回家照顾女儿,他是闻名遐迩的木工,忙得很,因而多少攒了点钱,把大女儿体面的嫁出去了,也为小女儿攒着读书的钱。小女儿就是班长。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读小学时,父亲在外,她自己照顾自己,哪怕个子小,搭着椅子趴在灶台也学着做饭。写完作业,爸爸还没回来,她害怕了,关在房里把电视放大声音壮胆,等爸爸回家。有一次,爸爸急着赶路,摩托车翻了,伤得皮开肉绽,挣扎着很晚才回来。可怜的小女儿已趴在床边睡着了。看着裤破腿伤满脸疲惫的爸爸,懂事的小女儿失声痛哭,发誓要好好读书,将来报答爸爸。

班长的父亲讲到这里,已是泪眼婆娑。他抹了一下眼泪,哽咽道:“感谢好多老师关心,学校也一直把小女儿作为贫困资助对象,感谢好政策,也感谢你们来家访。”

我和班主任汇报了班长的学习情况,安慰了她爸爸,我捐助她一个学期的生活费,班主任告诉我,像班长一样的单亲家庭,班里有近十人,有的是父或母亡故,有的是离异,有的是被遗弃。我们约定抽时间一一登门家访。

第二家是个男生。家里的房屋堪比别墅。他有一个姐姐已出嫁。他母亲说,孩子没什么不良习气,就是有点粗心。回到家里,不管对错,三下五除二做完作业,无论父母打骂还是恩威并施,小倔驴再不多做一题。我们针对性提了一些建议,就去了第三家。这家住在街道,父母在外经商,由祖辈照看姐弟。这位女生比较拔尖,爱阅读,却不爱言语。据她奶奶说。她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考上县一中。这在偏远山区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也许她铆着劲要实现,才不苟言笑的。我们谈了很大一会,甚至等到该女生回家,面对面谈心。她到底是聪明女孩,话匣子打开了,说起话来头头是道,还给班主任提了不少好建议。不觉夜幕降临,街道灯火阑珊,我们告辞返校。

 

   

初冬的一个星期一。我因为周末家里有事,没有在周日赶到学校,周一起了个大早,急匆匆赶到澧县。正巧有位支教女老师在三圣乡小学,她开私车去上班,约好搭个顺风车。

太阳慵懒地普照着广袤的澧阳平原,宽阔的柏油大道,反射出熠熠金光。车子轻快的驰骋,很快进入临澧县合口乡范围。只有这一段路是平坦的。一路上,我想着上班的那些琐事。每次上学,总要换乘至少三次车。第一站从津市乘公交至澧县东站,第二站从东站乘公交到北站或者西站,而后乘班车。没有直达的班车,仅仅在澧县西站或北站各有一趟途经三圣乡的班车。如果没赶上,就非得绕到石门县城。每周回家也赶不上路经的班车,只能顺路搭乘同事的私车到临澧县新安镇,而后转车。校长很豪爽,承诺如果周末不回家,他可以安排工友负责饮食。我觉得太难为校方,没留校。学校只有公租房,教师们基本上没开火做饭,与学生同时同吃同费,一到周五课毕,教师大都回家。

正幽幽想着,突然听到女老师一声尖叫,随即咔嚓一声,小车与侧面而出的小货车相撞。小车发出尖厉的刹车声,在惯性中侧了身子滑出十多米。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一头撞到车顶,如同挨了一闷棍,眼冒金花,晕晕乎乎。

这事故虽说有惊无险,却给我留下较重的心理阴影,又不愿告知家人,免得他们担惊受怕,只得独自默默忍受。

每次每次,在长达四小时的车程中,出津市,奔澧县,穿临澧,入石门,直到三圣,四分之三是在太青山脉的崇山峻岭间翻山越岭,山路弯弯,陡窄难行。如蝗虫逃蹿的摩托,如醉汉蹒跚的三轮,时常弄得险象环生,惊心动魄,遇上刮风下雨冰雪霜冻,班车在无护栏的山岭上颠簸盘旋,时刻有栽进沟壑之险,更是令人胆颤心惊。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支教之路任重道远,义无反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