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津市>原创作品>详细内容

原创作品

散文:秋日的问候丨王雪珍

来源:《兰草》 发布时间:2020-09-08 15:43 浏览次数: 【字体:

秋日的问候

/王雪珍

 

秋风乍起,秋夜渐凉,在上班路上我感觉到丝丝凉意袭来,连忙从袋子里拿出一件薄外套穿上。耳朵里还赛上耳机一边走一边听歌。这时有一个电话打进来,是父亲。他说:小妹,天气凉了,你上晚班记得多带件衣服。瞬间,我的鼻子酸酸的,我的老父亲您是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您年逾四十仍漂泊在异乡的幺女儿么?

我的老父亲和老母亲都是已经近八十的老人了,可他们还舍不得几亩瘦地,每年都要种上大豆、棉花、油菜。家里还养着一群鸡几只鸭。每年过年回去,都要给我们兄妹几个一人一壶或两壶菜籽油,还有鸡蛋、鸡或者鸭,让我回家的时候后车厢都赛得满满的才肯罢休。今年甚至还给我弹了两床棉被……

我们做儿女的叫他们不要再操劳了,大哥二哥要接他们到市区住,可二老声称他们习惯在老家,逞他们还能动,稍微做点农活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其实父母这一生对自己都是苛刻的,一年四季,忙忙碌碌,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对自己的儿女却总是慷慨大方。他们总说,自己种的,纯绿色食品,吃着放心,还叫我们常去拿些回自己的小家,什么萝卜白菜啊,辣椒茄子啊,玉米西瓜啊,按着时令,从不缺了哪一样。

每次打电话回去,电话刚接通,父亲就在说:小妹啊,你在外面还好不?儿子、儿媳、孙子都好不?仿佛他们就在电话那端等候多时,早已备好了问候的话语。虽然每次都是那么重复的几句,但无论哪一次哪一句不都是透着真情实意的牵挂呢?母亲的耳朵有些不好,电话每次都是父亲接的,母亲总在一边小声嘀咕着,叮嘱着。

我是二零一一年携子到南方打工,因为家庭原因,儿子显得有些早熟,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经过数年打拼,他倒也给自己创造出了一点小小的经济基础,买了车,开了两家小店,娶了老婆,并于今年春为我添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孙子。

风一阵阵吹来,夹杂着丝丝细雨,我的心里却升起了一股暖意。人这一生,只要父母安在,儿女健康,就是无比的福气。

姐住在老家不远,父母会常去她那里休闲一下。姐在乡村开着一家超市,最近还开通了“兴盛优选”,可以网上购物,上门提货。我点开链接给父母买大米、买酸奶。父亲爱吃生莲藕,母亲爱吃些小零食,我都一一提交定单给姐姐,让她有时间就给父母送去。东西不贵,就当是我深切的问候传递到我爱的父母身边吧。

 

作者简介:王雪珍,津市人,现居广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