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扶贫日记丨张晓阳
扶贫日记
文/张晓阳
扶贫“大篷车”
五年的扶贫工作,心爱的坐骑被我戏称为“扶贫大篷车”了,下乡时带去满车的扶贫物资和慰问物品,回城时却满载着给贫困户销售的农副产品,而今,扶贫工作正在圆满的收官,我也将要退役了,而我的坐骑终于也要退役了。
坐骑满身是伤痕,满身尘土。因为时常要走那些田埂土路,时而要“亲”过那些“杂枝刺树”,比不上城里的小车,能走在很干净的沥青马路。我心疼她,但却没有办法,因为她跟了我这“苦命人”。
“张队,贫困户一亩经济林项目,需要采购优质苗木,用你的车去安化县城吧。”村里的欧阳书记和我打着商量。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驱车前往几百公里外的安化,采购了特早熟柑橘营养钵苗4000株。
“张队,贫困户蔡百顺突发重病,急去城里,用你的车,好吗?”扶贫专干胡迪电话联系我。我急忙赶到蔡百顺家,送他前往人民医院。
聂贤国等三个贫困户需要办理小额贷款,他们不懂业务,也不知道地方, 需要派车带他们前往,我没有推辞。这样的事太多了…
印度电影“大篷车”结尾是美丽的女主角抛弃了富裕美好的生活,跟着贫穷的心爱人过着自己的幸福生活。而我呢,扶贫是苦是累,但苦中有乐,累中有趣,更充满了满足感,因为我明白,我从事的工作是神圣的,我无怨无悔。
“爸,你这破车该换了。”儿子关心的问着我。
这车是要换了,但我却不换,勇士与坐骑是有感情的,“我去把车大保养一次,这车虽然旧,但能开”,我笑了笑,答复了儿子。
你看,今天我又满载着一车柑橘,座位和后备箱都装得满满的,700斤哦,这是帮贫困户谈言生去销售柑橘呢,我联系的同事们都在等着吃贫苦户的爱心橘子呢!
为了母亲的微笑
有种疼,疼在身体上,或可忍受;有种疼,疼在心里,那才叫刻骨铭心。湘西北津市庙基村阿翠的疼,因为每每让我也心疼不已,所以才拿起我那拙笨的笔来,想让那些看到我日记的人,体验一下她的疼。或许,分享她的疼的人多了,我会在心灵上得到些许安慰。
初见阿翠,是在陈氏生态农庄的果园里。刚开始,我以为见到的是阿拉伯少妇,长袍长裤加上洁白的面巾,裹着少妇那一副婀娜多姿的身材。与众不同的打扮,挑起了我好奇之心,拉着陈总问道起来。
“她是白癜风患者,广东打工回来的。”陈总耐心的给我解释,“我这里好在不挑人,勤快吃得苦就好,反正是计件付工资。”
陈总一脸陪着笑,“张队长,我可是不折不扣执行您的指示啊,这几年,只要是贫困人口来我这里,我都给安排了工作的。”我知道,占地500多亩的陈氏生态农场是湖南省挂名了的有机生态农场,这些年,我们驻村工作队给他很多的优惠政策,把他这里作为了我们的“扶贫车间”的,所以陈总一直待我客气得很。
简单的问了阿翠的情况,便和她做了告别,我知道,今天不宜与她深入交谈。
再访阿翠家,那是一个雨天,正好阿翠夫妇在家。阿翠老公没什么文化,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农活,因为老父老母需要照顾,唯一的女儿读高中,不能外出打工,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房子也很破旧,一到下雨天,到处都漏雨。
“张队,您来了啊,我正好找您有事。”阿翠很是客气,老公本就木讷,坐在一边不说话。
“小王,有事你尽管说,我本来就是为你们家的脱贫的事来的。”我也客气着。“你以前不是在广东打工的,为啥回来了呢?”
阿翠姓王,来之前,我就了解到她的情况。阿翠婚前本来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俊俏姑娘,不知什么原因,十八岁那年突然患上了白癜风,冷天还好一点,一到热天,全身会瘙痒难忍。抓起痒来,弄得全身是血,皮肤是红一块,白一块。待会儿,那鲜红的一块又变成了紫一块。家里不知花费了多少钱,全国各地都跑遍了,就是治不好。
“张队,厂里嫌弃我啊,工人们见我都躲得老远,生怕传染给他们。”阿翠一听我问起她打工的事,眼泪一下就流了出来,哽咽着说道。我知道,人不伤心不落泪,我触到阿翠的疼处了。
“张队长,我这病没有传染啊,你看,我老公这么多年也没传染上啊,他们不该嫌弃我啊。”阿翠哽咽声越来越大,农村工作几十年,和农民打交道几十年的我,到了这个场景,竟然也不知道怎么去安慰她了。
“我每天都洗几个澡,我很注意卫生的,生怕传染给别人。我十八岁得这病,女儿今年十八岁了,也没传染上啊。十八年了,每天我都是等孩子睡着后,仔细检查她的身体,生怕她也得这怪病啊。这么多年,我总是做同样的梦——我女儿身上又是白一块、紫一块……每一次我都是在哭声中醒来的啊。”
人非草木,我相信,谁都会流下泪水,因为阿翠的疼既在身体,也在心里!
良久,阿翠才回个神来,“张队,我今天想找你弄些贷款,想依托农场,发展一些果木种植,我家里面积还是有十多亩,就是没有钱。光靠农场打工,也挣不了多少钱。”
“这个忙我一定帮,小王,你放心,等我回信。”我在十分不忍的心态中,做了个告别。
再次,四次……不知道这次是第几次了,我只知道今年是脱贫收官之年了,我来到了阿翠家。
三间红色琉璃瓦屋面的房屋,收拾得十分整洁。“小王,这房子怎么样?”老远,我就问着阿翠。
“张队,您又来了啊?感谢工作队啊,不是你们,我们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住上新房子呢。”阿翠端上刚采摘下来的橘子,招呼着我们吃。
“这是你家种的橘子啊,四年就挂果了啊。”我笑着问。
“今年挂果还不多,还需要您给帮着销售呢。您看,我家种植的油茶也挂果了,我们还需要您这位贵人帮助呢,要不是您当年帮我们弄到小额贷款,哪有我们家的今天哦。”
阿翠揭开面纱,露出的是一脸喜色。这次,我终于见到了阿翠的脸,虽然仍有白色斑点,终究藏不住那张圆圆的俊俏脸。我也高兴着,因为这么多年来,阿翠的治疗,终究有了成效。
“妈妈,谁来了?”屋里跑出来一位青春美少女。
“来来,这是张队长,你叫张伯伯。”阿翠拉着女儿介绍着。“闺女,要不是张伯伯给我们落实政策,你哪能顺利大学毕业哟。”
乖巧的女儿来到我面前,深深给了个鞠躬,“张伯伯好,感谢您了。”
“张队,女儿刚从师范院校毕业,正在找工作呢,您一定还要帮忙哦!”阿翠面带期望。
我指着一起来访的工作队队员王勇校长,对着阿翠说:“小王,你不用急,这是王校长,他那里肯定能帮上你的。”
……
作者简介:张晓阳,津市教育局干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