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津市>原创作品>详细内容

原创作品

散文:战地音乐家丨刘尊鑫

来源:文 联 发布时间:2021-10-06 08:00 浏览次数: 【字体:

战地音乐家

/刘尊鑫

援越抗美虽然已经远去,硝烟散尽,但那是一段曾经付出了鲜血、青春和激情的岁月,在那血与火的战场上,许许多多的战斗故事,至今难以忘怀。

七团十四连战士赵德发创作的《毛主席——国外战士日夜想念您》的动人情景经常浮现在脑海里。

那是一九六七年,援越抗美战争进入了最残酷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对敌斗争,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有的连队把有文艺细胞、喜欢文艺的战士组织起来,成立业余的文艺演出小分队。

七团十四连战士赵德发,从小就有较好的音乐天赋和文艺表演技能,入伍后,由于他对音乐的爱好和声情并茂的演唱,很快就成了连队的业余文艺骨干。连队成立业余演出小分队时,他便成为了小有名气的主力演员,经常深入到全团所有的阵地、现场演出,深受官兵喜爱。

1029日,赵德发从兄弟连队演出回来己是午夜,一到连队,他得知他所在的一班,在副连长余先富的带领下,己前往合进车站,去开挖美军投到站台的定时炸弹时,心急如焚,他匆忙放下道具,将装有遗书和两件尚未穿过的衣服的小包袱,交给了他的老乡、连队文书王忠德,并郑重地对王说:“我挖定时弹去了,如果我牺牲了,请你一定转告我的父母亲,是毛主席老人家派我们来的,死得其所,不要悲伤”。交待完后,他头也不回地摸黑直奔合进车站。

赶到排弹现场,他看到副连长余先富、班长夏明启等战友,个个穿着短裤,还直流汗,一个个成了泥人,锹锄不好使,就用手刨;有的战友手指刨出血也不吭声,坚持战斗。他看到这种情景,十分感动。心想,战友们为什么能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仿佛听到了毛主席在1965210日,在首都150万人集会上支援越南抗美斗争大会上讲的“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的坚强后盾,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的可靠后方”。他明白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在越南战场上不畏强敌、不畏艰险、不顾自己生死,就是心中装着毛主席的教导。他想到这些,迫不及待地向余副连长请战,要求进弹坑排弹。他的请求被批准后,立即进入弹坑,很快全身大汗淋漓,浑身湿透。为了加快进度,三人一组,15分钟更换。轮到换班时,赵德发以“个子小,排弹作业面窄,他便于操作,不肯换班”,并以“我在台上演英雄,在战斗中更要向英雄学习”。就这样他干了一班又一班,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战友们共同努力下,天亮前终于把这枚埋在地下10米多深、重2000磅的定时弹挖出,在远离车站的安全地段给引爆了。

团党委给他记了三等功,评为全团1967年度排弹九勇士之一。

他亲自参加排弹、抢修,亲眼见到官兵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情景,使他一晚晚难以入睡。这些战斗场面和英雄形象在脑海里反复出现,就逐渐地衍化成许多音乐符号,使他产生出一种创作的冲动,别人能写《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怎么就不能把援越抗美战士思念和歌颂祖国和领袖的心情创作出一首歌曲来呢?

有了这种冲动和激情,他就试探着先写词。词要欢快隽永、朴素无华、情真意切,简易直白地抒发出战友们的胸怀。他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不知改了多少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音符是情感的词汇,这词反复在心中背诵,就和自已战斗生活的情感火花相碰撞,在血管中涌动奔流的音乐旋律立即在眼前跳动。这旋律和脑海中的音乐形象融合在一起,唱了又改,改了又唱,一首新歌就这样诞生了!

赵德发胸怀对祖国、对亲人、对领袖深厚细腻的情感,又有无私无畏、临危不惧的战斗生活体验,终于创作出一首名为《毛主席——国外战士日夜想念您》的歌曲。歌曲中以激情昂扬又舒缓优美的旋律唱到:“毛主席啊,毛主席,国外战士日夜想念您”。表达广大国外战士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之情、对领袖敬爱之情,同时也深沉地表达出全体出国作战官兵听党的话,坚决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决心。

该歌很快在出国官兵中传唱,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保证了援越抗美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赵德发也被官兵称之为“战地音乐家”。

作者简介:刘尊鑫,原广播电视局、文化局局长。曾参加抗美援越战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