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津市>原创作品>详细内容

原创作品

散文:我爱家乡的咸藠头丨雷立东

来源:文 联 发布时间:2021-12-13 08:28 浏览次数: 【字体:

我爱家乡的咸藠头

/雷立东

        我的家乡位于毛里湖畔,是个美丽的地方,有民谚为证,“两水夹一岗,是个好地方”。家乡物产丰富,稻香鱼美,是典型的洞庭鱼米之乡。不过除了鱼米,家乡还有一大特产,远近闻名,有诗咏之:

             三白头上一蔸草,

             身白体圆好乖巧。

             家宴国席上玉果,

             出口创汇赚外钞。

         朋友,你猜出来了吗?是什么?是的,是藠果。

        藠果是两年生草本植物,伞状花絮,柱状空心绿叶,果呈圆形,洁白如玉,味道香脆可口,有“白晶晶,脆生生,美滋滋”之名享誉海内外。

       我读初中的时候,由于当时的条件差,每到周末,母亲就会给我腌好一瓶藠头,让我带到学校做为一周的下饭菜。母亲先用盐腌制,再用清水泡一泡,捞起来后再用少量的白砂糖(白砂糖在当时是稀有物)腌制,味道极好。尤其母亲亲手制作的,更胜人一筹。有次上学,我和干哥,芒哥,还有香妹,兰妹,芳妹等几个人在过朱穆山渡口的船上,相互猜猜包的是什么好吃的,干哥包的是辣子酱拌藠果,芒哥包的是红糖加盐的腌藠果,香妹包的是麦酱拌藠果,兰妹包的是红尖尖辣椒炒藠果片,芳妹则拿出一瓶碎藠果片拌生姜加辣子酱,我则小声告诉大家,是白糖盐水藠果儿,好吃。大家都争着说自己的好吃。现在想来,都要流口水了。藠果本来就是好菜品,更何况是母亲做的,当然就更好吃啊!藠果一路伴随我和我的同伴走过求学之路,让我们渡过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

      传说,跑日本的那年,有几个日本兵过洞庭湖,经田家山,由于水土不服,上呕下泻,吃了田家山的藠果后,病竟然好了,其中有个伤员用夜关门草与藠果捣碎敷于伤口,伤口不久就愈合了。日本投降后,那个伤兵回了国。后来中日建交后,他想到了田家山的藠果,是藠果救了他的命,是日本军国主义害了他,他怀感恩谢罪之心,为搭起中日世代友好桥梁添砖加瓦,进口了田家山的藠果。日本人民喜食生鱼片,田家山的藠果是解毒杀虫的最佳食品,这可能就是日本人喜欢藠果的缘由吧,不敢妄断。世界之大,互通有无,共享繁荣,共同发展,应该也是历史的必然吧。愿家乡的玉果永远是友好桥梁上的一颗靓星。

       现在下起田家山,上到白衣庵,被人称之为“藠果之乡”了。我有个兄长,住在田家山,南边是西湖,北边是毛里湖,中间还有一个杨家汊,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他去年种了十亩地的藠果,纯收入五万元。种藠果让他致了富,现在修的房子像别墅。我有个亲戚,他与人合伙包了500亩田地,全部种上了藠果,估计一年可净赚40万元人民币。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藠果让大家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青黄不接的日子,煮食藠果充饥,不知要比吃树皮草根强多少倍啊!现在,藠果换成了真金白银让家乡人民走上了致富路,让我心如潮涌,感慨万千。

      毛里湖镇的和平藠果加工厂,年加工藠果五百吨以上,白衣镇的一个加工厂更大,他们的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为国家赚取了外汇,搞活了当地的经济。小藠果,大产业,看来已不是梦了。

      前不久,同事送给我一瓶和平加工厂生产的藠果,味道极美,吃了还想吃,那乡味乡韵绵长而悠远。

      我爱你,家乡的咸藠头!

   作者简介:雷立东,津市市保和堤中学教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