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热爱您,灵泉音乐队丨周绪春
新洲镇“灵泉音乐队”成立于五年前,特色就是三自,即自发、自费、自学为主,而今乐队雪球已经滚到五十多人。老书记周道水能吹善拉,被公推为班长,带领我们每月三次聚会。张笛、珍珍、张姐等形成支柱,组织和筹划日常如学习、演出等。灵泉音乐队,在新洲文化群中一枝独秀,我能成为其中一员,幸运。
今年春天在灵泉广场与津市文艺社公演,乡亲们非常喜欢,在庹家峪兰苑花园内演奏的由罗为民谱写的《新洲人》,唱出了新洲人奔小康的豪气,词曰:新洲人,火热的心,与时代同步,与市场竞争,潮头布阵,奋勇前进。几年的时间,我们乐队在网上传播了大量的歌曲、视频,这些音视频深受人们喜爱,“灵泉音乐队”五朵金花的金嗓子,响遍了灵泉的大街小巷。我们“灵泉音乐群”是我最喜欢的,通过这个微信群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新乐曲:我是乐队里拉胡琴的,虽然我已七十多岁了,但我能拉四十多首歌。
“灵泉音乐群”的音乐太吸引人了。有一天做早餐,放梅子的歌曲,我被那美妙的声音陶醉了,当即写了一首古词于纸上:梅子真乃稀罕物,远看青紫近却无,英雄惊雷青梅酒,阿瞒望梅渴顿休。红发紫、酸如醋,望而却步止攀附,谁家梅子声色有?绕梁三日占鳌头。我想:生活就是这样,让歌声镌进诗的记忆。那天,我吃着糊饭,脑海里闯进两句词:衣物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清晨,一缕阳光射进了小窗,我习惯性打开微信,看到“灵泉音乐群”有陌生人请求加我微信,我迟疑了几分钟,因为并不知道谁发的请求。不知道陌生人是哪路神仙,该不该请进微信,于是我写了一段文字在小纸片上,以备到灵泉询问。内容如下:我的微信来了个陌生人,还真有点陌生,脑海里没有肖像,也叫不出他(她)的姓名,我不能拒绝他的请求,不能让朋友伤心,弹指一挥--请进。我的微信来了个陌生人,或许并不陌生,我请进的或许是良师益友,我或许能成为他(她)的小粉,进来吧,陌生人,找一块属于我俩的净土,尽情地互相切磋、促膝读书。
下午我到灵泉出示了这一小片纸,寻找到了“陌生人”,原来是我的胡琴师傅,我将这首小诗交给了他,多开心啊、多快乐。
我们学习与互访相结合,良师益友来到我家,由于老伴不在家,饭就由他们自己做,一席便餐。在欢送他们的路上,我讲:今天生活没办好,打个欠条,下次相聚在灵泉请客,过几天相聚,我们在紫光饭庄。我们就这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真是老有所乐,玩得舒心。
我们是歌唱者,我们是演奏者,请出我的好友们,为这篇赞歌结尾:周书记敲节奏板,张笛吹箫,张姐弹月琴,让瑶琴敲出曼妙的声音和节奏;“陌生人”和我等十几把胡琴齐响,请出五朵金花齐唱《我和我的祖国》……
作者简介:周绪春,75岁,津市市新洲镇麓山村葵花五组村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