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我读孟姜女故事丨万石诗
当我们翻阅孟姜女传说这本厚厚的民间故事书本时,无不感到历史长河的公正,真可谓:浪淘出,千古人间真善。故事中大力倡导的女性贞洁观、婚姻观、人生价值观,以及民间津津乐道的憎恨秦始皇暴政等,无不彰显着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认识和不懈追求。
孟姜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几千年,覆盖了大半个中国,其时空穿透力可谓大矣。时至今日,这个凄婉中透出坚韧的故事,在湘西北仍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津澧一带的老百姓心目中,孟姜女不再是凡夫俗胎的女性劳动者形象,而是一个上天派到人间除灾消难的使者,同另一个民间故事《董永卖身》中的七仙女一样,是神。一个家住嘉山下的同事闲聊时说,1943年侵华日军轰炸津市新洲,居民躲入嘉山姜女庙避难,炸弹向大庙砸来,接近庙顶时突然偏北飘去,落在庙外丈多远处爆炸,大庙无损,弹坑至今尤存,而且坑中树木直指领空。避难的人说,这是姜女娘娘显神,保佑了一方百姓的平安。
今天的老百姓对孟姜女作如是观,那么在古人心目中,孟姜女又是何等形象呢?据津澧一带大量的民间传说戏曲唱本中描述,孟姜女的贞洁观体现在婚前婚后的守贞观念中。守身如玉的她认定只能嫁给第一个目击胴体的男子,所以少女阶段于自家花园池中沐浴,被隐匿园树一男子撞见时,便决定一生相伴。婚后,因哭倒长城惊动秦始皇,始皇贪其姿色,欲纳为妃,姜女以死明志。孟姜女的婚姻观体现在其婚前择夫、婚后伴夫、久别望夫、万里寻夫、滴血辨夫、负骨葬夫的全过程中。孟姜女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女性典范。
孟姜女形象在文人的笔下也很生动,而且其人生价值更显著,《直隶澧州志》中收录了清代诗人释空灵写的一首吟咏孟姜女的七言歌行体诗。这首诗长达80句,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江山气脉钟灵秀,人间复产烈士女。母家旧居澧水阳,媲美硕人字孟姜。闺范齐庄自天擅,体貌端肃性温良。夫婿清贫本介士,花叶两两相对当。”“夜绩麻贮供编衣,春事蚕桑执懿筐。贫寥岂徒绝摧谪,内助且欣致小康。”“独怜闺中人未知,犹剪寒衣寄征役。日倚翠麓望夫君,关心最是风雨夕。愁对孤灯苦夜长,寒虫唧唧吟四壁。”“可叹夫婿夫儿男,况复衰门少叔伯。茕茕嗟我未亡人,忍使夫骨暴沙碛。从来烈士殉盛名,贞女更能慕奇行。甘冒沙漠风霜苦,不惮万里赴边城,大哭天地为感动,蜿蜒长城顷刻倾”“至今澧中逢九日,羊酒鸡豚吊幽贞。”诗中描述的是,在钟灵毓秀的澧水边,有一个上天独予,贤淑闺范,高大健壮的美女孟姜,由富户闺阁之身,下嫁寒门。丈夫远征服役,孟姜女独自撑持家门,她不畏贫困,种桑养蚕,日耕夜织,常在寒虫唧唧声的长夜孤灯下,独自为丈夫裁剪塞衣。后来,孟姜女获悉,丈夫死在了遥远的长城工地,她在一无叔伯,二无子女援助的困境下,克服困难,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只身赶往丈夫的死难地辨认尸骨,负骨回归。由宋祖英演唱的《孟姜女》歌词中所刻画的孟姜女形象更逼真:“孟姜女望长空/泪眼雾蒙蒙/我与杞良哥何日能重逢……落叶飘/秋风凉/窗前月如霜/我给亲人做衣裳/线是相思/针是情啊/针针线线密密缝/密密缝/再把心口一丝热/絮进寒衣伴君行/絮进寒衣伴君行……大雪纷飞北风急/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从上面的诗歌中不难看出,孟姜女是一个十足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劳动女性形象。她以富家千金之身自己作主嫁一穷汉,足见其“自信”:她在丈夫远征后夜绩日耕撑持门户,足见其“自立”;她在获息丈夫恶耗时不顾劝阻只身万里寻夫,足见其“自强”;她在秦始皇的威严面前保持着尊严,足见其“自尊”。体现在孟姜女形象上的这种“四自”精神,反映了这位美丽女性的完整人格。虽然孟姜女的这种完美女性人格是民间传说和文人艺人塑造的,但也是古代女性的人格追求。这种人格更是古往今来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块基石。因此,湘西北老百姓至今怀念着这位不朽的湘女。嘉山下,方圆数百里的善男信女年年九月九日煮酒烹羊祭祀纪念,有的还不远百里成群结队登嘉山朝拜,自发形成了一个地方性的民间节日晒衣节。
唐代诗僧贯休写过一首《杞梁妻》的诗:“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据说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演变与这首诗有很大关系。在这首诗里,孟姜女的“四自”精神已经显露。不过贯休在诗中着重喧染的是孟姜女的哭,从“啼呜呜”到“一号”“再号”,强调的是女性泪水。这首诗不如清代释空灵的诗,释诗反映的是孟姜女作为劳动女性的可贵。贯休立足佛门观红尘,从字面看不出与非佛门人有何不同之处。但是如果参照一下贯休所处的时代背景便知道,和尚似乎多了一份真诚。贯休和李白、崔护、白居易不同,李白看到的是杨玉环“温泉水滑洗凝脂”,崔护看到的是“人面桃花”,白居易看到的是“樊素口”“小蛮腰”,这三位诗人是在欣赏女性。而和尚贯休看到的是“贞妇啼呜呜”,他所表露的是同情女性。在常人的眼里,和尚同女性是保持距离的,可是,贯休在唐代就关注了,而且是以独特的视角关注的。这与唐代太平盛世阶段生产力发展较快,整个社会比较富裕有关。唐朝富裕阶层特别是男性,在衣食丰足之后较多地追求生活中的享受与快乐,包括性的欢乐,这是人的固有需求层次的变化。那个时期的女性价值观念两极分化。一极是以体力劳动或者才艺立身处世,融入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另一极则是以姿色、身体立身处世,成为男权的消费品。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审视,和尚的眼光似乎更敏锐。
同贯休相距千余年的清代,释空灵对孟姜女形象的认识有了飞跃,这与各个时代妇女对男权的抗争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权运动时隐时现,此起彼伏,但较早清醒自觉地批判男权意识的,却是明清的一些男性思想家、文学家,如李贽、袁枚、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等。释空灵也是这一时期的人,他认识到了劳动对于妇女地位的重要性。劳动创造价值,妇女通过劳动获得了经济支配权,自然有了地位。释空灵把孟姜女塑造成劳动妇女,是为她争取地位。
二十世纪已经是男女平等的社会了,政府非常关心女性地位,问题是女性如何给自己定位。1988年9月,中国妇女联合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报告中提出女性要树立“四自精神”的问题。号召妇女要自尊:尊重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的尊严,反对自轻自贱:要自信:相信自己的力量,坚定自己的信念,反对妄自菲薄;要自立:树立独立意识,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反对依附顺从;要自强:顽强拼搏,奋发进取,反对自卑自弱。同时还特别强调:唤起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改善心理素质,锻炼坚强意志,克服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给女性的某些心理弱势,这个心理弱势仍然是部分女性自主意识觉醒和创造精神发扬的主要障碍。要求新时代的女性克服自卑心理,克服依附心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女性人格的特点;从时代的要求出发,去健全女性人格,提高女性素质,不单单是提高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健全人格。全国妇联用如此警醒的语言告诫一部分女性,不是空穴来风。我们国家现阶段的经济是发展了,但是,物质与男权也纠集成了一个问题困扰着社会前进的步伐。一部分女性与命运抗争,打起“四自”精神,加入到社会强者队伍,还有少数女性则沦落成为物质和男权的奴隶。对于这一种人的医治,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解药,孟姜女的故事便是一剂良方。
作者简介:万石诗,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任湖南省诗词协会理事、常德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津市市兰津诗社社长20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