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忆父亲(黄祖源)
时光飞逝,父亲已故离开三十年了,时常梦里见到父亲的身影,他那和蔼可亲、五官端正、身材高大、双眼炯炯有神的形象至今还在脑海里转悠。
父亲黄承来,字天杰,一九二0年正月二十一日出生于常德许家桥闸口一个回族伊斯兰教家庭,祖父母养育孩子九个,父亲排行老四。中华民国时期祖父黄声主,叔祖黄声球从常德迁到津市三洲驿做买卖,自己开宰场,熏皮行(制革)牛羊肉米粉店,回族教门人的专长,现在津市牛肉米粉和家有直接关系,属开山鼻祖。生意买卖做得不错,日子红红火火较殷实。九个伯父叔姨都念私塾,有读大学的,有中共党员国家干部即六个。国民党时期算文化人家庭,能算会写辨道理。父亲从小脑壳聪明,会读书习武,家里专门请武师、药师(打匠)教武学医。习武之人身体健壮,一九三八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专抓壮丁很猖狂,开始用大洋买壮丁充当。国民政府有规定每个家庭有男孩二抽一服兵役。爷爷奶奶给保长、甲长送礼才躲过二年。到了一九四0年父亲20岁抓壮丁,到了中国革命国民军五十三军陈诚部队,由于有文化会医术专长被分配到五十三军军部医院充当一名见习军医。在抗日战争时期陈诚部队是一支爱国的军队,与日军鬼子正面作战数百次。父亲说当医生就是救死扶伤,每一场战役死伤无数,如长沙保卫战、衡阳保卫战五十三军是主战部队打得惨烈悲壮,扬了国威、军威,鼓舞国人斗志,但部队死伤过数万人,军队医院伤兵挂花的兵满为患,军医护士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忙于开刀拿弹片、子弹头伤口缝合,锯肢等等哭的喊的、呻吟的一片伤痛撕心裂肺。父亲由于经外科医术过硬,精益求精吃得苦,关爱伤兵,晋升为少校军医官。一九四九年七月陈诚通电全国五十三军在长沙和平起义,不打内战,拥护共产党建立新中国,林彪第四野战军,三大战役随后南下和平解放湖南接管五十三军,尔后宣布愿意回家发路费,父亲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一军首长做工作留下继续做外科军医。马上又参加衡保战役,与国民党白崇禧桂系军队作战,解放军胜利大捷,次后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解放海南岛。一九五零年赴朝鲜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为国,在朝战争中英勇战友们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精神可歌可泣,他常说我军装备差,武器杂,有抗日时期的日本、苏联、德国、捷克,美国式武器五花八门,子弹炮弹供给不上死伤战友许多,尤其讲到着装时,有的部队过鸭绿江时没来得及换装穿的,到了冬季时朝鲜和中国北方的气温接近零下三四十度,冻死的、坑道作战没有吃的、饿死的战友很多,他讲到此事非常伤心流泪。非战斗作战减员利害,冻伤截肢不忍。朝鲜战争中父亲在四十一军立功,受嘉奖多次。一九五三年凯旋回国,一九五四年转业到安乡县民政局工作。后调津市工作。
津市三洲驿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童年少年有过很多梦想,我家居住在祖父留下的老屋宽大,二层楼的门板房,屋结构为二正二厢大瓦木结构,较气派,用桐油漆木板两边上梭板,两扇大门上卯钉、刷漆,门槛较高前后占地约一亩左右,菜园里栽种有桃树、无花果、李子树、梨子树、柚子树、橘子树,还有各种花卉。种有各种蔬菜。屋前还有一口大堰塘十来亩面积养的无角菱果。一年四季空气新鲜,绿树成荫,百花争艳,心旷神怡。我父母养育子女六个,四男二女,我前面有三个哥哥,下面有两个妹妹,排行跟父亲一样排行老四,小名源源。童年难以忘怀模糊的记忆。一九六零年至一九六三年国家困难时期,家庭孩子多,配发城市口粮不足,三洲驿有一个海员食堂,吃的是革新饭,把大米浸泡一个晚上,早晨装钵上蒸,一钵半斤的餐票大概是一两米多左右,好看不好吃,我上幼儿园吃中餐更惨,5、6岁时,正是长身体之时,长期是木钵几粒米汤,吃不饱,父母心疼儿女用菜灰萝卜、白萝卜、红薯作杂粮夹在米中混合米饭保证吃饱,一日三餐管够。儿时的我调皮,不怕天,不怕地,经常和同学赌铁、扇糖纸,时常和街邻的小孩打架、纠集同学下晚自习后,用弹弓打路灯,看谁打得多,后来不知哪个同学泄露了机密,三洲驿派出所的民警造访我家,找爸妈说你家的源源昨天晚上打爆灯泡6个,洞庭灯泡150瓦一个价格6角5分,赔钱计3.92元,妈妈立马掏钱打发民警走。老套路跪洗衣板十分钟,聆听老妈教诲第一句话你太捣蛋淘气,不管你可以上屋揭瓦,下次还做不做呀,马上回答不敢了,老爸坐在旁边一言不发,抽烟喝茶,好像刚才的一幕没看见似的。呆会儿说,源源起来帮帮妈妈做事去,心领神会嗯嗯嗯,又解放了。记得七0年读初中(津市四中),班主任周芳娥是个非常要求严格的老师,抓学习成绩、品德教育十分严格,有一次放中学后,邀班上的九个男同学在河里游泳,下午上课时迟到,周老师让我们罚站一节课,不准上位,老师继续上课,下课休息时间当着全班同学作检查,因为我们都是班干部,放学后,周老师逐个家庭走访,到了我家,这次父亲生气了骂到龟儿子淹死了怎么办,拿起一根稻草打我,边打边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长大了就知道的,读书要用功,长大成人,对国家人民要有用啊。”从此后再不犯同样错误。七四年底在一中高中毕业,咱应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精神,十六岁多,插队到石门县白洋湖公社胜利园艺场,我下放时,父亲教导说听党的话,跟党走,毛主席要我们怎样做我们就怎样做。加强学习,不忘学的东西,反复温读,谦虚谨慎,搞好自习,热爱劳动,妈妈送我下乡时哭着说,学会洗衣做饭,注意身体多给妈写信。聆听爸爸妈妈的嘱咐,到了一个月后大队送我到石门蒙泉夏家港修水库,读书时爱好文艺,抽到蒙泉水库指挥部文艺宣传队跳舞,此时水库聚全县十万劳力,搞水利建设修水库解决7个乡镇农业灌溉问题,原石门县委书记罗寅阶天天吃住在工地,亲自调度指挥工作,作风十分过硬,不搞假大空,做工作讲究实际,吃得苦,关心农民生活。在我心目中有点象焦裕禄的作风,后来安排我到水库工地办黑板报、墙报,广播室写稿子,发现我又画又写,字又漂亮,他说小黄我已跟你公社党委书记王开恒讲好了,回白洋中学教书,你看怎样,我爽快的答应。我就充当了一名民办教师,每月拿8元生活补贴,工分十二分在插队的大队参与分配。那时每天正劳力干一天的价格三角五分钱。一年下来生产队结算一佰捌拾元左右,实物稻谷600斤,棉花2斤,黄豆10斤,食油6斤,甘蔗糖5斤,白酒3斤(自酿的),鱼6斤,肉2斤。分配完了过春节。放假回津市第一件事向爸爸汇报的是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件事挑回的东西是一年的劳动成果,全年出勤满分证明没偷懒,第三件事评了先进,发了奖状。爸对孩子严格加宽容。长大了再不是懵懂的小儿子。父亲找我谈知心话,你下一步有些么的想法,回答坚定说表现好点,招工进城当工人。不想搞点别的事业吗?走一步看一步,石门县知青上万,最老的是六八年的长沙知青,别人能坚持,我还只十八岁,年龄有优势有这种想法就行。父亲说我教点医术给你,平时可给别人积得,其是早在读初中时帮助父亲采药,对外科的扭伤、打伤、刀伤、疱疔用药基本掌握,和父亲出诊当过医助。后来又给我一些药书和临床笔记,非常管用。易懂易学,在石门期间七十年代缺医少药,用业余时间上山采药,为老乡们解决病痛达数人。在农村二年多,每个月雷打不动要给家里写二封信汇报思想学习情况,工作情况,老格式必须写。让父亲随时掌握情况。生怕我犯错误。一九七七年秋部队招兵,到石门县白洋湖公社,接兵的是部队一位政治指导员,任启伦四川人,入伍前也是知青,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学校的蓝球场上相遇,打完球后休息,问我想不想当兵,如果想当兵跟他走。道句心里话,只想早点离开农村去外面闯一闯,我不假思索的答复愿意,第二天搞摸测,第三天体检,身体全合格,任指导员给公社武装部长朱泽恒说,这个兵定了。部队七十年代缺文化人,他和部长又给校长通气,黄老师部队需要,让他和家里父母姊妹见面休息几天,王校长连忙说“好好”校长舍不得我走因为缺老师,确实没办法,留我怕影响前程。
一九七七年刚立冬,光脚光手回津市,爸爸妈妈看见我不声不响回家,时间又不是学校放寒假,以为我生病了,或者做了坏事情跑回家地,大人担心啊!我神气地告诉全家这次回来等通知,什么通知?参军入伍通知,爸妈兄弟姊妹全都从内心发出喜悦的笑脸。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石门县派人到津市搞政审,一个星期后入伍通知书送到我家,老爸把在津市的亲人请到一块吃了一餐送别宴。
送别时,爸妈姊妹送到车站千叮呤万嘱咐到部队后听首长的话,不怕吃苦努力学习,好好干,保家卫国为全家争光。当日下午到石门县武装部换装开拨。到部队后集训三个月,军务处看到我档案,考核各项目全优,入伍前是老师,被安排到连队充当了一名文书。由于表现好,工作出色,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考入军校学习深造,毕业后回部队作了一名政工干部,先后在军报、沈阳军区战友报,内蒙古日报、黑龙江日报,大兴安岭报发表散文、诗歌、书法作品、军队快讯、新闻稿件数篇,荣立三等功一次,嘉奖多次。每当取得殊荣老爸总是勉励谦虚谨慎,昨天的事今天变成历史,今天要努力。一九八三年军委作出决定,全军裁决一百万军队,八四年转业回津,市组织人事部门把我安排到市计生委,先后九个部门任职,乡长、书记、局长等,都与党和父母亲的教育分不开的,感谢从小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情。
现在儿孙满堂。事业有成,父亲临终时教导咱家是忠良将军之后,是明朝御前指挥使的后人,历代都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人民,家风家训在族谱中珍藏延续了几百年,拿出来学习、记牢有用啊!父亲享年只有六十四岁。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建立新中国可以说没有享一天福,每天辛苦认真工作,利用休息时间不取分文救死扶伤,救活病人不知多少人,三洲驿老人们亲切称呼黄四爷是世上的大好人,谁家有困难,热心帮人助人。八四年正月逝世后,许多老百姓吊唁,泪哭满面,对失去一个善良、一身正气的老军医的感恩缅怀。一九八三年,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张万年是四十一军的老首长,还有一批在职老战友、查找父亲的去向,由于在部队名字叫黄天杰,回家后恢复老名字黄承来,据他们讲,大概寻找十年以上,查到后老战友们欢天喜地,得知父亲还活着,没有享受离休老干部待遇,责令省军区办理手续,广州军区颁发特殊军人荣誉证。还未享受处级政治经济待遇,因患脑癌医治无效离开人间。他致力于民族工作,曾任津市伊斯兰教乡老,清真寺管委会主任,对本地回、汉团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父亲平时从不居功,谦虚低调,对人宽容,说话和气,笑脸相迎,对我奶奶非常孝顺。家里做好的饭菜总是让儿女们吃好 ,一辈子节俭朴素不浪费。几套军装穿了若干年,洗得发白,显得特别精神。三十年过去了,一位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军医,一个老干部,一个为人父的长者,给我们子孙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精神上的追忆,亲情上的怀念。您的高尚品德万古流芳,永垂不朽,让真主保佑你,安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