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津市>原创作品>详细内容

原创作品

兰津流芳(王雷)

来源:王 雷 发布时间:2015-12-16 12:14 浏览次数: 【字体:

     “沅有芷兮澧有兰”,兰草依依惹人怜。九澧汇聚孕育了兰津,它北扼荆楚,南控潇湘,西倚巴蜀,东接苏杭,实乃江南明珠;它拥九水,绕金堤,衔环山,抱平畴,确是物华天宝。兰津的青山让人恋恋不舍,兰津的秀水让人流连忘返,兰津浓厚的人文气息让人沉醉不已。兰津如同高雅的兰草,默默地流溢着淡雅的芳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兰津的山皆属丘陵,却历来引得文人和高僧进驻而仙气愈浓。兰津的山首推药山、嘉山、关山,药山崇禅、嘉山重情、关山谈佛论道,三山三重天,三山三世界。药山东倚蜿蜒连绵的白云山脉,南临恬然安静的农家田园,西连雄壮苍翠的虎山,北靠温柔多姿的月亮山,山姿奇拔峻秀,山内重峦叠翠、古木参天,胜似仙境。群山、古树、田园、农舍、溪流与药山寺相嵌相映,共生成趣。“云在青天水在瓶”,药山寺主持唐代高僧惟俨禅师在朗州刺史李翱问道时答道。意态如此之超凡脱尘,禅道如此之精炼深邃,如何不令人向往钦敬!药山正是因禅而更令人神往,身于药山便可沐浴禅道,参悟禅机,回眸人生。嘉山孤峰耸立,奇崖吐翠,林木葱茏,山顶的贞女祠缓缓述说着孟姜女的温情和忠贞,向世人诠释着神圣而又美好的爱情。关山以大同山为首,西起道口河,东至皇姑山,滨河耸峙,绵亘十余里,宛如一道天然的青绿山水画屏,山势隽秀,林木繁茂,云气(云爰云逮)如蒸,尤以关山烟树名噪,其美景引来文人骚客无数,如宋代苏痒之《如梦令》“叠嶂晓埋烟雨,忽作飞花无数。”关山古大同寺历来是九澧一带具有传戒资格的选贤十方丛林,曾有不少高僧驻锡,如唐朝的大同广澄禅师、大同济禅师远播佛学,普渡世人。关山历代为修真养性圣地,道教第四十八福地,受历代王朝崇尊。关山中武当道学悠远留长,教化世人崇尚自然,返璞归真。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兰津因水而生,因水而长,丰富的水系如同粗细不一的血管遍布在每一个角落,而兰津湖(毛里湖)如同心脏,澧水河就像主动脉,各沟港则像毛细血管。兰津的水灵在纵横交错,灵在四通八达。在兰津,可以同时体验波撼岳阳楼般的惊涛拍岸、滚滚长江东逝水般的大浪淘沙和小桥流水人家般的江南春色。试想独坐一舟木帆,荡漾碧波兰津湖(毛里湖),击流浩浩汤汤澧水,赏玩鸟语花香乡间小溪,观朝晖夕阳,看三山草木,尽享人间四月天。若是在澧水边望江楼上听听古筝琵琶,在兰津湖(毛里湖)畔文昌阁中吟吟唐诗宋词,与琴瑟齐舞,与贤达共鸣,这是何等人生快事!

     地灵必然人杰,人文必然甘醇。许多人不解,为什么兰津人骨子里流淌着与生俱来的孜孜不倦与忠贞不屈?原来,兰津本身就是人文沃土,孕育了战国时期的孟姜女和东晋时期的车胤,这些精髓从此生根发芽。同时也引来了战国时期屈原、唐代澧州刺史李泌和诗仙李白、明代两部尚书李如圭、清两江总督陶澍亦等人留下华美的诗篇,从而相互滋养,相得益彰。“仿佛古容仪,含愁带曙辉。露如今日泪,苔似昔年衣。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寂然芳霭内,犹若待夫归”(李白《望夫石》),孟姜女的痴情跃然纸上。送寒衣、哭长城、滴血验尸骨、抱骨魂归故里,孟姜女演绎着湘女的多情,诠释着爱情的忠贞。兰津一带的女子皆因山清水秀面容娇好、身姿婀娜,也因孟姜女文化的熏陶而温情款款、忠诚坚贞。囊萤苦读进庙堂,沥胆果敢斗强权。骨朽冢荒无人识,萤绕虫啼是胤郎。车胤的刻苦反映了古兰津人的勤勉与坚韧,这种可贵的品质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刻入了现代兰津人的骨髓。车胤的刚义如同雄峻奇伟的兰津三山,纵然巨洪猛击也不弯腰,纵然电闪雷劈也不低头,这种大义也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败烙印在现今的兰津男子身上,分外阳刚。这或许是贺龙元帅据守兰津蓄精养锐以图北伐的原因吧。兰津厚重的人文,不仅突显在浩瀚的笔墨上,也体现在繁华的九宫十八庙上,甚至在街居小节和乡村风情上也风华四溢。穿梭在九宫十八庙,可以领略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风采,可以挑古玩,品美食,看尽人生百态。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可以览春华秋实,赏夏莲冬雪,这些仙境会让人惊诧这仿佛是苏杭又仿佛是徽州,惊在精雕细琢,叹在小家碧玉,却又独特于楚人风骚。

     姜女生兰国,望夫澧水旁。夜萤绕飞雪,披肝永流芳。生于斯是种幸运,长于斯是种幸福,居于斯是种福气,游于斯是种升华。



王雷

2015年12月15日于关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