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津市>原创作品>详细内容

原创作品

【津市文联】雷立望:童年·捕鱼

来源:雷立望 发布时间:2016-09-07 09:05 浏览次数: 【字体:


桃红李白的春天,雨水多起来,河水漫上河滩,浸没嫩绿的小草,正是鲫鲤产卵的时候。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是鱼不咬铁”,又说“清明小生,谷雨大生”,意思是讲一声春雷,不仅惊醒了冬眠的蛙和蛇,连鱼也春情催发,进入产卵期,不愿进食,钓鱼是没鱼咬铁钩的;清明节水浅涨而且寒凉,鱼才小规模谈情说爱,到了谷雨节,鱼就开始舍生忘死地产卵,疯狂爱一回了。

这时乡民几乎全体参与捕鱼活动,即使没下水下河的,也为这个季节而兴奋,大饱口福。

每次春雨过后,小沟大渠奔腾着多情的春水,大鱼小鱼争先恐后逆水而上,人们使出浑身解数,与鱼斗智斗勇。那时的鱼真多呀。站在流水里,小心被强壮扑面而来鲤鱼撞痛,而用手拦在水中,就可以抓到一条。我有时候傻想,鱼咋就不顾死活要上水呢?大人告诉我,它们要随水而上,去寻找理想的产卵之地。

上午七点至十点,是鱼产卵的高峰。人们在春耕的间隙,抓住每天这个节点捕鱼。河岸两边,站满捕鱼的和观看的。拿三齿小叉的,在鱼产卵的水草边守候,不时飞出一叉,叉起一条鲫鱼,笑嘻嘻的欢叫着;而端握五齿排叉的,庄重严肃地盯着翻腾跳跃的鲤鱼,突然双手掷出排叉,继而跳进河里,追赶被大鲤鱼摇晃的排叉,好一阵搏斗才从齐腰深的水里拖住排叉,等到他把鱼举出水面,大家一阵欢呼,全体致敬,欣赏硕大的摇头摆尾的金色大鲤。有时可以叉到十多斤重的,让人羡慕不已。驾船放网的,收获颇多,但不精彩。几十米长的丝网,一会儿就粘满小鱼,人们摘鱼忙不过来,往往只好连网带鱼收入船仓。岸上看时,他们不是在收网,而是收鱼,好像串满鱼的丝带掉到河里,他们只是来收捡似的。还有惊心动魄的事情。人们把红花籽草撒到水中,把挂满大铁钩的棍、竹之类放在草边,鲤鱼在草中猛烈的跳跃,要把卵产到草上,不想被尖锐的铁钩挂住。看到棍、竹被拖动,人们把绳索拉紧,双方像拔河似的你进我退,没有一定技巧,很难把鱼拖上岸。因为鲤鱼太强壮有力,你硬拉就会断钩断绳。

我曾经抓住一条,欢喜得至今都自豪。我那时还小,看热闹还行,捕鱼不是没武器,就是没机会。我好不容易弄到几口铁钩,学了大人模样碰运气。要知道,即使钩住了,我也不一定能把鱼弄上岸,很可能要被鱼拖进水里,弄得一身湿,喝一肚子浑水,回家后没衣裤换,被母亲埋怨,遭小伙伴耻笑。

我悄悄放了钩,不敢声张,紧张的守候。好位置早被人们占领,我只能躲在鱼很少光顾的冷僻地方。不想机会来了,一阵翻滚,水花四溅,那木棍居然摇晃着,我感到手里的绳子绷紧了,慌乱中尽全力一拉,一条五六重的金色大鲤竟然乖乖拉上岸,它猛烈的跳动,我不敢放了绳去捉,我知道我是抓不住的,就住绳子往田里拖,等到了田里,知道鱼怎么也不会跑到河里去,我赶过来双手压住鱼头,口里激动的求救。有人跑过来,笑道:别压了,它跑不了了,你真不错哩,这么大一条鱼!我才回过神来,看到铁钩正好钩住鱼头,鱼正渗出血来。要不是钩住鱼头,怎么着我也不会是胜利者。这是我童年时期独自设计抓到的最大鱼。它填补了我捕鱼史的空白,刷新了童年捕鱼的记录,可惜后来一直没有打破。

春天里白天捕鱼场面壮观,但被压制。一是工作组干部不准,谁胆敢丢了农活去抓鱼捞虾,挨批斗、扣工分等着你。毛里湖是公家的,偷鱼那是不小的罪名。我现在也没弄明白,既然那么严厉,怎么好像年年都在鱼产卵时全体参与呢?莫非众怒难犯么,还是有意让人们改善一下生活,抑或干部们开会去了?都有可能。二是看湖人的骚扰。他们开来机帆船,人们便慌乱逃离,网啊钩啊,被他们拉走了,一般不敢与之对抗,因为偷鱼是要被拘留、写检查游街示众的,谁也不乐意落在自己头上。弄不好,他们与工作组干部联合起来,你就没了翻身之日。

晚上捕鱼,没有那些风险,但也不明目张胆,往往偷偷进行,也很有趣。

人们自制照明工具,把几个废电筒接成一杆枪似的,买来大灯泡大筒头,可以射出破天刺目的亮光。夜深了,鸟兽静下来,只有发情的青蛙不厌其烦的叫春,繁乱而低调的虫鸣附合着成了陪音。但这美妙的交响乐也只是捕鱼人背景音乐,我们结伴而行,遵守尽量不出声的口头协定,小心谨慎地在河边捕鱼。见得最多的是刁子鱼,他们在水中游弋,不惧灯光,可没有谁愿意叉它们,因小失大划不来。最忠厚的是桂鱼,穿着一身黑斑点的黄或绿的衣,张开有毒的带刺的背鳍,慢悠悠的顶着灯光而游,连眼睛也不眨一下,人们便飞起一叉俘虏了它。痴情的是鲫鱼,只要不照到它眼睛,它会静静地定在水中不动,斜叉过去一般保定有收获。狡猾而捣蛋的是黑鱼,它们见光便逃,动作太烈,把其它鱼也惊吓跑了。

我们几个小孩,坚守着不出声、不抢位的协定,互相壮着胆,在水中悄悄地行进,就像灰鹤捕鱼一样,举手投足小心翼翼,因为声响以及波动,很容易惊跑鱼类。可憎的青蛙往往从草丛里大惊小怪的跳到水里,扑通扑通的,恼得有人就恨恨的顺手一划叉摆过去,击昏这破坏分子。夜间捕鱼的人也是太多了,两岸闪动着鱼火,一批接一批,所以收获不多。于是就设法错开时间,选择在半夜,可惜我们太小瞌睡大,一般不会去半夜捕鱼。大人们白天农活工夫重,有时还加夜班,也就不怎么热心。只有精力充沛或者深黯鱼道的,才会择机而行,收获颇丰。父亲是老渔民,他很少夜出捕鱼,但只要出去,一定大获全胜。有时,我早上醒来,发现堂屋有脚盆扣着,翻开一看,一斤左右大的鲫鱼一二十条!有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等雨稍小,父亲便披蓑戴笠夜出,才一个时辰,背回来十多条大鳊鱼,我惊讶得以为父亲是神仙,是魔术师。我摸着这肥壮的大鳊鱼,欢喜不已。父亲脸上淌着雨水,微笑着。

“怎么会一次捕到那么多呢?”我这么问父亲,他笑道:“那么多人差前差后去寻鱼,那是耽误时间,不如睡觉休息。要做,就选机会,多留心观察。如果河边哪块田被河水刚好淹没进水而又没淹田埂,晚上一定有鱼进田来,把吉口一堵,捉活的。吹风下雨的春夜,是鳊鱼产卵的时候,用手网一两下就可捕到几十斤哩。父亲还告诉我,流水的河沟,最好捕鲢鱼。它们鱼咬尾联成一队,顺水而上,把下游堵住,一次可捕百斤以上。鲢鱼咬尾上水,如同一条龙,胆子小的看到还怕哩。”

“做事讲究效益,瞎忙活费力不讨好别做。”父亲顺势教育我。

春季捕鱼真有趣,那其它季节呢?我觉得冬季捕鱼最好玩。鱼有鱼路,鳖有鳖路。人们往往选择鱼潭。大雪封山,冰天雪地,鱼类各自进入自己的鱼潭过冬。大家制成带着排排铁钩的鱼耙,驾了船到鱼潭,往水中划着鱼耙,鲫鱼、桂鱼等,被钩挂住带出水来。天气太冷,它们竟然冷得动不得,一个鱼潭可以耙好多次,每次上百斤。由于船多,往往相互碰撞,站立不稳就掉到冷水里,有时发生争执打斗哩。

用来捕鱼的工具多得很,有网有叉、有蠔篓花篮,有推、拉的网兜,有赶鱼的网兜。

比较有趣的是用煮饭的烧箕捕鱼,我们小孩经常用。把烧箕周围系三根绳子,套在竹棍上,放些饭粒到烧箕中,然后放进水码头的水中。过一会用竹棍慢慢拉上来,就会捕到小鱼小虾。它们在水码头边吃惯了剩饭的,所以容易上当。我们放下烧箕去,焦急地等一会,见到活蹦乱跳的小鱼虾,个个欣喜欢呼。这办法女孩子用得最多,因为她们做饭洗碗,常与烧箕接触。我也做过,是跟了姐姐学的。


作者简介:

雷立望,笔名月王,津市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已发表长篇小说《醒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