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的首要是健心(《兰津科苑》第一期作品)
零九年回国探亲时,与一帮中学同学相聚,因为大家知道我曾是学医的,现在又在作心血管流行病方面的研究,所以他们有提议希望我下次回来时可跟他们谈谈健康保健方面的事情。我一直在想:谈什么好呢?一次灵修时,读到圣经箴言一段经文“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非常有启发,心想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健康的首要就是健心。
当问到什么是健康时?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多数人会自然回答——就是没有疾病。人们作了很多研究,都没有一个完美终极的答案。但目前大家似乎还能接受的健康的定义是由世界卫生组织一九四八年所给定,这就是“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WHO,1948)没有疾病好理解。那么什么是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呢?每个人可能会有自己的理解,但不管怎么讲,是身体与心灵两方面的完全健康。那么身体与心灵两方面,哪个更为重要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心灵方面。这是因为圣经讲到“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其实中国古代先贤也非常强调对心的保守,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篇第八》这样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说,在身体中心就像君王一样重要,因为心思意念又此发出,心健则即使身体有些病痛也无大碍,以保守心为养生原则,可以延年益寿,一生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反之,心不健则会波及到全身,不光使气血阻塞不通,而且伤及形体,并可导致早逝。看一看我们现今的世界,我们会认识到这些话语是何等精辟准确。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据WHO 2004年年度报告,仅2004年,估计就有171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总死亡的29%,高于任何一种疾病单独所造成的危害。并且女性与男性发病机会大致均等。以此可见对心的保守是多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保守好我们的心呢?虽然饮食营养,运动锻炼对心的保守好都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但最重要的是保守好心灵﹐不让心灵受到污染及伤害。圣经说得好“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灵忧伤,谁能承当呢?”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心灵免受忧伤呢﹖当然对於信奉上帝的人来说,坚持经常学习圣经保持与神有一个良好的交通,从神那里领受生活的力量是使我们能有一颗坚强的心的最好方法。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也可让我们减少对心灵的伤害。
一、避免信息污染
圣经说:“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在圣经以宝亚书中也指出“你们得救在乎回归安息,你们得力在於平静安稳。”我们现今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信息量异常丰富的时代,计算机的出现,网络的形成,使我们比前人能更快更多的接触所需要的信息,也使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真正成为现实。然而,也正因为如此,让我们比前人更难以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我们现在一天可以接触到的信息量或许比前人一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还要多。“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外面的世界真不赖”(一首流行歌的主词)。但当心中没有一把‘筛子’时,就会被这信息流冲得晕头转向,被这信息的海淹没。信息多多,机会也多多,但诱惑也会多多。老子曾说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打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这里“五”并不是仅指只有五种颜色,五种声音,或五种味道,而是机多的意思。在巨大的信息流冲击下,我们可能会看不清当走的路,听不见于我们有益的声音,摄取很多於我们身体有害的东西。醉心于激烈的事情会很难掌控我们的心,追求名利可以迷失方向。要想把握机会,避免诱惑就得在心中设一把“筛子”,使自己能够在当今的世界中立得稳,行得直,少跌倒﹔就算跌倒也能很快站起来。那么这筛子是什么呢?就是神的话语,因为神的话语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思想行为合神的道,就真正可以使我们“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之。”
二、有知足感恩的心
“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这是圣经箴言第14章30节的前半句,後半句讲“嫉妒是骨中的朽爛。”很多事端都是由嫉妒引起,而嫉妒,则往往是不知道知足感恩。不知道知足感恩的人多不晓得珍惜,也过得不快乐不开心,因为看不到自己所有的,总是盯在还没有的,喜欢攀比。如果我们能把欲望放低一点,也不怕吃亏,就比较容易为生活的每一部分感恩,就会容易为拥有每一天的生命而献上感恩。知道感恩才会知足,才会有可能真正作到黄帝内经中所期望的“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
三、不轻易发怒
中医讲阴阳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肝为心之母,心为肝之子。肝火旺的人脾气大,但怒易伤肝,而母伤则子亦易伤。圣经说“不轻易发怒的,大有聪明;性情暴躁的,大显愚妄。”发怒时,肾上腺皮质激素会增加,心脏负荷量增加,血压升高。很多心梗、中风病例都有情志改变的病史,其中相对一部分都是直接由发怒引起。人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难免有生气的时候。但一定要有限度,一定程度上的生气是可以帮助情绪的宣泄对维持身体正常也许有益。但无休止的发怒,动不动就生气,特别是已经知道由於别人的错误致使不可挽回的事情发生,斥责辱骂也於事无补。在这种状况下,继续发怒生气、生大气,就等於是用人家的错误在惩罚自己。因此圣经也说:生气不可犯罪,含怒不可到日落。
四、学会宽恕自己
孔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当然不能用这句话作为我们过失的搪词。对於自己的过失,一定要认真反省,吸取教训,争取以后不要再犯。但一味地自责,在自己的错误中不能自拔而沉沦下去,则於事无补。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在每天的生活中需要谨慎自己的行为,避免犯错,但另一方面当错误已经发生,则要有悔改的心,哪里跌倒,哪里站起来,求人的原谅,求神的宽恕,也要自己饶恕自己。
刘健,津市人,1974年初,津市一中高中毕业后下放石门南镇药场,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上湖南医学院。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去美国留学,2002年获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博士学位。现为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终身教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