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台湾/冉冉
少年台湾
文/冉冉
这是其中一天;在台湾的一百多个日子里,这一天实在普通。每日行走与遇见的丰富与多彩太多,任何一个有故事的日子都变得很普通,如果能一直维持这种生活就太好了。我在心里想。
这一天,我们踩着新旧日交替的点溜进浦里小镇的侧门。门口一排玩偶动物、铃铛挂饰和南瓜公仔们在灯光下热闹地笑着,和清晨吃罢早餐要出门时一个样。
同样一模一样的还有客栈老板朴大姐的脸,一脸关心的表情,赶忙迎上来问晚归的情况。
还能有什么情况?
两个小时前走出剧院的我们,明明白白地知道已经错过了最后一趟末班车。而我们距离要回去的地点少说还要差一个小时的车程。天上的星星稀疏黯淡,街上不见有行人和车辆,亦少有店铺开门。眼前只有路灯光在晃,心里又不太有确定的方向。两个女生暂时失了主意。
这样的夜里,位于台湾中南部的南投市看起来像极了我出生的小县城,位于大陆的西北部,都不在繁华的都市,日暮之时各行业就已歇息,零星闪着灯的招牌也不太吸引眼球——大家都一样地过着日落而息的生活。夜晚灯起的温馨时刻,家户们也更愿意将精彩尽收在平凡的屋檐下。于是在我的心底,对本是陌生的台湾生出了些许故乡般的柔情。
当时的我们——两个着长裙的女生,刚看完一场名叫《少年台湾》的音乐剧,只记得讲述了来自宝岛台湾各地的少年,用音乐剧的形式讲述他们的生活与思想,有内容让我笑和哭,除此之外还未来得及做出更深刻的回想。就只一心向前走,以为走着走着就到的了目的地一般的从容。台湾的社会治安像宣传片里所讲的那么好,无形中便给了我们一些安慰与放心。
零点十分。坐在客栈的原木桌边,啃着从朴大姐那里讨来的热好的地瓜,狼吞虎咽。白日里的行走被落雨填缀了草帽沿,裙角边,白鞋子和我的胃,没太吃东西。便已顾不得这吃相有多糟糕。
正吃得手忙脚乱,又见朴大姐陆续端来苏打饼、水果,还有包装袋里的麻薯和甜点散落了一桌。住宿在此已经好几日,你已经习惯了这样一个耳朵和嘴巴都很快的人,任何的提问或者交流只需要说半句话,她就能听得懂你的表述,并快速地做出应答。言语间又有很大的资讯与信息不断跃蹦出来,设身处地的介绍与帮助,她是真正的以待友之道待客。这热情,跟宣传片里的亦是一样的。
大致交代了归来搭车的过程,隐略了太多细节。在一个像家一样的落脚处,平安归来就是最好的交代,不是吗?
朴大姐倒也爽快,不追问更多。只两句的啰嗦,像母亲一样,边埋怨女孩深夜在外引人担忧,边催促我们快吃眼前堆成小山的食物。
这天,是我在台湾的第二十天。已经不再对这浓浓的热情和友好表示惊诧,开始适应这种方式与节奏,并学着尽量保持这般热情与友好地对待他人。
其实说真的,任何一个大陆人,在初遇台湾这个充满着暖暖人情味的社会时,都会经历从一开始的惊异愕然到最后发自内心地陡生感慨这个阶段,当然更没有人能去否认台湾的美不仅在蓝天、在绿地、在碧海,更在人心这个事实。而我有幸在台湾短暂生活了些时日,感受到的太多的温情,始终像太平洋上不眠不休的海风,总在记忆里安静温柔地吹拂我。
这太多的温情,就像还在眼前晃的、身影匆忙的朴大姐。
像那个站在南投路边的交通警察。看见我们傻傻走错方向还不自知,眼见时间熬人,赶不了场,遂用警车将我们带到目的地,又重复告知该如何走返回的路。
还像那个下班途中被我们遇见的巴士司机。司机陈先生在关闭车灯跳下驾驶座时被我们拦下问路,了解情形的原委之后,帮我们分析了各种可能性,最终建议我们乘搭计程车。又担心深夜的跨县赶路会让我们提心吊胆,而果断留下私人的通讯号码备用,一定要我们打去报告平安抵达的电话。
像那个假小子一样的台南女生,我们坐在花莲市的一家民宿里,她用半个小时的时间画她家乡的地图给我,在地的美食、特色的文创,一点一滴的记忆,一笔一划的传述,只为了展现给我一个更有趣的旅途。
像那个只比我大两岁,却较我成熟太多的少年,我叫他“大叔”,骑机车载我到台北的私房景点出行,介绍我看不一样的风景,一起跨年看演唱会和101大楼的烟火。机车在城市中驰行,冲出一道道潇洒的风景线。
像在宜兰森林风吕泡汤时遇到的家瑜和碧芳小姐。一个聋哑人,一个手语工作者,两个人用安静的肢体语言沟通,脸上带着的笑却是热闹的。这热闹传达给我,让我的心也跟着热情起来。
还像……
后来的分别都是一样的——线路截断,各自晚安。
我知道素昧平生的因缘,谁之于谁都是个过客,浅显的相逢,简单的告别。最终每个人都得回到自己的轨道上去安稳度日,但是所有的发生,在每一个当下,都是不可否认的意义之所在。
毫不夸张地讲,在台湾游学的四个月里,真真儿的每到一处都会有不同的温情感染着我,让我深深的感受和了解了这座岛屿的美丽与温暖。于是短暂的行走后归,竟像把心留下来了似的,今日回想起来还是会有从心底滋生出的柔情与不舍,都统统化成了怀念与承诺。于是我跟自己讲,这个叫作台湾的岛屿,我一定会再去。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情味呀,人情又是永远都看不够的。我一定要再去。
那天的后来,零点三十分,终于吃得满足妥顺,再去看落住的屋。外墙上坐满了爬山虎,屋内取色较深,又用了很多木饰去装置。窗饰温暖,细节精致,万事全备,极像老板朴大姐的为人。被催上楼歇息,快速洗漱完毕之后,躺在柔软的床上,准备入睡前的我,想起刚看完的音乐剧里,那个来自台湾西宝的少年所述:“我行走在这座岛屿,我希望遇见每一个人,然后此生不再相逢”。人与人的相见、分别、再见、再也不见……我知道这是自然的规律,是缘分、更是必然。
但除外是,能留下自己的记录去被岁月偶然翻阅,不再相逢,但永久怀念。
我知道,我会经常翻阅这纪录。
我也知道我会记得并且感激这些遇见与相识、爱与暖、善待与温情,并提醒自己,去做一个更好的人。去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更好的人。
作者简介:冉冉,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
责任编辑:黄道师
审 核:周恩清
征稿邮箱:jswl4258778@163.com
联系电话:0736—4258778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