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条路的故事/何冰
一条路的故事
文/何冰
津市地税局的汤文俊,是一名有着多年税收工作经验的老税干了。而三十年前的他,1985年的夏天,当他拿着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欣喜若狂的跑回家的时候。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喜讯却让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家徒四壁,让汤文俊一家到哪儿去筹集上大学的学费呢?大学,别读了,还是出去打工吧。
晚上,听到消息的老支书踏进了汤文俊的家门。“村里出个大学生不容易,别耽误了伢子的前程啊,钱不够,乡亲们可以一起凑嘛!”
离开故乡求学的那天,天空飘着些细雨,父亲送他,父子俩艰难的行走在泥泞的村道上。行囊里鼓鼓囊囊一小包,全是乡亲们凑的毛钞零票。汤文俊强忍眼中的泪水,心中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好好回报乡亲们的恩情!
2013年,汤文俊的老家开始修建“村村通”公路,村民们都翻出了自家的箱底儿。汤文俊当时担任二分局局长,“村村通”工程的税收工作便理所当然落在了他的头上。当财务信息公布,村里便炸开了锅,“我们自己凑钱修路,还要交税?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连一向逢人便笑嘻嘻的老支书,也第一次对汤文俊翻了脸。临走,还硬邦邦的甩下了一句:“汤文俊,做人,可不能忘恩负义。”
一边是曾经一分一厘资助自己上大学的乡里乡亲,一边是法不容情。可是,税法怎容变通,国家的税收,总不能让自己拿去还人情吧!
“这税款,我先出,等乡亲们想通了、有钱了,再还给我吧。”汤文俊对老支书这样说。
汤文俊回到家,瞒着老婆拿出了家里的积蓄,到局里如实缴纳了税款。一晃三年过去了,现在,路好走了,村民的日子富裕起来了。前几天,老支书打电话给汤文俊,说当年的税款乡亲们已经还过来了,周末给他送到老屋去。听到这话,汤文俊心中一颤,相比这钱,他拿回了更重要的东西。
不徇私枉法,是他坚守的底线;不畏权势,是他人生的信条。二分局分管桥南所有乡镇的税收征管工作,相比企业纳税人,个体户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但即便再难,该收的税款一分也不能少收。
2014年,汤文俊带领检查人员对新洲镇个体经营大户李某进行检查,发现该纳税人存在隐瞒收入,故意少缴税款的情况,经过一番调查取证,汤文俊按法定程序对其下达了10余万元的限期缴税通知书。李某并没有马上交税,仗着丰富的人脉关系,找到汤文俊的同学,将装有厚厚一叠现金的信封随同检查资料一起送到他的办公室,汤文俊发现后严词拒绝,“如果真是朋友,就劝他把税交了,否则,时间拖的越久损失越大。”说情不成,最后老同学只得拂袖而去。谁知财大气粗的李某竞冲进分局分公室,拍案怒骂汤文俊“不识抬举”,还搬出其在省里某单位任职的叔叔想“吓”住他,汤文俊毫不示弱地回答:“我宁可脱了这身税服,该交的税也一分不能少! ”李某见他“软硬不吃”,只好灰溜溜地走出分局的大门,最后,10多万元税款一分不少地执行到位。
有人问汤文俊:“你秉公执法的底气从何而来?”汤文俊说:“上有税法高悬,下有单位撑腰,再大的权势都是浮云。只要还穿着这身税务制服,清白做人,我怕什么?”
作者简介:何冰,津市市地税局干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