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津市>原创作品>详细内容

原创作品

母亲有了好去处/朱传勇

来源:《兰草》 发布时间:2017-04-01 14:50 浏览次数: 【字体:

母亲有了好去处

/朱传勇


父亲病故之后,母亲到哪里住的问题成了摆在我们兄弟姐妹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她想一个人住在老家,说老家空气新鲜,乡邻亲切,没有人来车往的嘈杂,没有上楼下楼的烦恼,住着舒服。再说住了几十年的老屋也要有人看守,不能烂了。母亲本来就一身的病,什么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的老年病差不多都有,我们怎么能放心她一个人住在老家呢?

我们兄弟三,一个住常德、两个住津市。一次次劝母亲到城里来住,愿住哪里就住哪里,想换地方就换地方。但母亲总说看到城里的人流车流脑壳就发晕、听到汽车喇叭叫心里就发慌,住在城里等于坐牢还说城里人没有一点人情味,对门住着一年上头也不见打个招呼,看不惯。其实我知道,她内心里更怕日子长了和儿媳们弄出别扭来,搞得家里不和气。  

住乡里的姐姐妹妹要接她去住,她又说自己是有儿的人,住女儿家没有面子、会听闲话,何况她们家里还有公婆。

无奈之下,我们先是请孀居的婶娘给她做伴,后来又找了个保姆照料,但因经常生病住院,还是弄得一群儿女不得安宁。一次大病之后,经不住大家的反复劝说,加上姐姐刚好在一家养老院找了个做饭的差使,母亲便答应进那家养老院,和姐姐住一间房。因为天天有姐姐照应着,我们晚饭后散步也隔三差五到养老院坐坐,母亲总算安下心来,只是觉得每天都要多次上下三楼,想出门又怕找不到方向,很不自在,再说一个月要千把多块钱,也划不来。

过了端午。过了中秋。距过年还有个把月的时候,母亲又嚷嚷着要回老家住

正好,全市第一家新修的乡镇养老院——棠华养老院建成开张了。养老院就在老家后面约500米处,我刻意带着母亲去逛了逛。看着宽敞气派的院落,院子里还种满了花草树木;整齐方便的宿舍,没有一间在楼上;青青翠翠的一大片菜园,飘着葱味蒜香;院旁有很大一口鱼塘,随时可见鱼儿翻浪;院后是一栋敞亮的猪舍,大小十几头猪油抹水光;院子里住的,都是本乡本土的熟人,没有一个外地腔。母亲一下子找到了非家似家的感觉、故人故土的亲切。

听说这么好的环境一个月只收500块钱,比城里那家私人养老院条件好得多、价钱便宜得多,距老家近得多就更不用说了。一辈子心痛钱、讲感情的母亲,很高兴地答应就在这里住下来。我也松了一口气。

正月十五过后,母亲如约搬进了棠华养老院。一个套间里4个房,有独立的卫生间、电视机,住的都是邻村邻组的老婆婆,自然是额外的亲切,相互照应也特别热心。住进来后,母亲几次发了病,都是几个婆婆姥姥们煮“毛米汤”喝、用热毛巾敷等土办法,日夜照料,硬是比吃药还灵。婆婆姥姥们的亲属来探望,买些吃的东西一般也都“共享”了。

棠华养老院是津市市“十二五”规划中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工程之一,由政府投资520多万元新建,全乡五保户都集中在那里供养。母亲他们属于寄养的老人,每月交500块钱也就是一个基本的生活费。在养老院住了一段时间,基本了解情况之后,母亲逢人便说:“现在的五保户真的划得来!一年上头只玩不搞事,还住这么好的屋、睡这么好的床,穿的是公家的、用的是公家的,吃的是现成的,天天荤腥不断,每月还发零用钱,比一些有儿有女的都强得多,只怕是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真的是过神仙日子呢!

住进了棠华养老院后,母亲想回老屋去看看随时回,想到哪个儿女家走走随便走,想去哪个老姊妹家里串串门随便串,想上棠华铺集镇上逛逛街随便逛,既有安静而舒适的环境,又有现成而规律的一日三餐,更有充分的自由和相识几十年的乡里乡亲老熟人作伴,心情自然而然很好,病也犯得越来越稀了。有时我们回老家小住,接她回来,她还嫌这样那样的药拿来拿去不方便,吃完饭就要回养老院去过夜

母亲有了这么一个好去处,能够开开心心安居下来,我们做儿女的自然是打心眼里高兴,也才真的放了心。


作者简介:朱传勇,津市文联兼职副主席。

责任编辑:黄道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