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味的茶楼/刘小平
变味的茶楼
文/刘小平
茶楼,顾名思义,应该是喝茶品茗、交朋处友的场所。而现在的茶楼变了,变成了聚众赌博的地方。例如市里的“喜相逢茶楼”,美其名曰“茶楼”,一走进去,每个房间里麻将机洗麻将的声音不绝于耳。这里也许还不是太出格,警察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甚至在我们小镇,许多棋牌室和娱乐室都冠以茶楼的美称。茶楼,真的完全变味了。
小时,懵懂无知,跟随父母到处跑,几乎成了他们的跟屁虫。我妈似乎没有停下来对麻将的爱好,只要农闲时无聊,就会呼朋唤友,叫到四个人,拼成一桌,一场好戏就开幕了。如若叫不到人,便到茶楼里等“打换换”的人“换腿”,见机插进去过过瘾。我也尾随妈妈的步伐,时常去所谓的茶楼“观光”。
每当我走进茶楼,至少能看见两三个小孩围坐在一台闲置的麻将机上摆弄麻将。他们的创意简直令我瞠目结舌,每次都有新花样,奇形怪状,五花八门。起初我认为这个很有趣,也曾好奇地参与过,后来渐渐觉得乏味,就放弃了这样的玩乐,但很多孩子对此孜孜不倦,乐而不疲,一副赌徒“传人”的模样。令我震惊的是,在我们村乃至我们镇,几乎都是如此。大人们投入到全民赌博之中,孩子们长期耳濡目染,谁对他们的未来负责?
其实我早就想抗议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自小在这样恶浊的环境长大,他们不知不觉会沾染上牌具的气息、赌博的气息。大人们怎么就不担心?我知道,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家里不做作业,打游戏,东游西荡,或者玩水,就带在身边,时刻不离,但是这样做不仅没用,还适得其反。
请家长们稍微想一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对赌博产生兴趣,从小就步入赌博者的行列。迷上赌博,和爱上网络、恋上毒品,有何区别?这样的孩子,还怎么成为祖国的花朵、民族之栋梁?
我问妈,为什么茶楼里喝茶只是个名义,而有那么多人赌博?妈说我是个傻子,不打牌,有几个人有闲心跑进去喝茶呀!你没看见老板“抽水子”,谁和了一盘牌,就要给老板两块钱?呵呵,“税务局”原来开到茶楼里来了。它正在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吞噬,毁灭着我们青少年。
茶楼里一片喧嚣。吵架的,甩牌的,要钱的,乌烟瘴气。进来了两个叔叔,他们是真正来喝茶,享受品茗的清雅之趣的,一看如此吵嚷,赶紧退了出去。
我见过幼儿园抢学生、商场做广告拉人的,也经常见到茶楼老板四处揽客。他们把周围的街坊邻居全都带进茶馆还不够,还要不断向外扩张势力。比如,住得远的不去,不是不想去,而是嫌路远,这并没有打消老板的决心,商业脑袋发达的他们买了辆面包车,负责专门接送。放长线钓大鱼说的就是这个了。
每天都能看到专车经过我家门前,早上去了,下午回来。有的满心欢喜赢了钱,打算明天再去捞一把;有的垂头丧气输了钱,扬言明天一定要追回来。就这样无限循环,赌博的人开心,老板更加开心。吸烟的大叔大伯们把本不干净的茶楼弄得更加不堪,我进去看到烟雾缭绕,好似神仙居住的地方,不过这并不通往天堂,而是通向地狱,但他们不以为然。我不敢想象,他们是怎么坚持下去的,就为了过瘾么?平时不吸烟的人士,容易被传染,还被迫吸上二手烟。我进到里面直咳嗽,向妈交代了几句,便如释重负地跑出这个“修罗场”。
茶楼是如何变味的,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吗?
作者简介:刘小平,津市保河堤中学学生
指导老师:龚峰
摘自《兰草》2017年第二期“青青校园”栏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