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师教我学读书/贺怡文
惠师教我学读书
文/贺怡文
古往今来多少才子渴望有那么一位名师,以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与之畅谈语言这门富有魅力的学问,如今作为普通高中生的我便享受着才子们向往的事情
这位名师即我的语文老师,我们亲切地称她为惠师,她不似林黛玉这样典型病态美女的柔弱。她时而温柔,时而严厉,“温而厉”便是对她最好的写照吧。她是我们的班主任,但是眼里含着的却不止是班级杂事,更多的是藏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书籍的渴望。几缕发丝辫于头后,果真满蕴着知性女教师的风采。
记得刚进高一惠师先发我一本《大唐诗人往事》,继而发我一本《柔软的时光》,以此为我打开了一扇热爱经典阅读的窗口,让我开始从青春文学进入真正的经典著作,亲近大师,与文学巨匠们对话,感受着他们带给我的深思与乐趣。读《大唐诗人往事》时,也恰逢惠师给我们观看一部唐代诗人的纪录片。那一派雄浑的景象,震撼人心,恰似苏东坡笔下“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景象。惠师以自己的观点加以赏析,把豪放词吟咏得如此开阔,句句激荡人心,个个酣畅淋漓,令人不敢相信这竟出自一名女老师之口。最妙的是,惠师竟以诗来解诗,更以诗来观唐代名家的传奇故事。而这以诗解诗,以文解文之妙法我亦悟得一二,偶尔弄拙还戏耍几番文字游戏。
记得一次读毕淑敏的《柔软的时光》,我读到了这一句:“阅读是没有香氲的,于是抵不过餐桌的美味;阅读是孤独的,于是没有觥筹交错的热闹。”这句话,一下子让我想起了曾经读到的史铁生的一段话:“一俟白昼遁去,夜的自由到来,姓名脱落为一张扁平的画皮,剩下的东西才与我重合,虽似朦胧飘渺,却真实起来了。所以我认为在夜的乌黑里,你与台灯与书是宁静的,这时书里一切情感终将传达,比白昼更加感性,在书中也终将找到自我。”当曾经读到的诗文如此碰撞,我思维的火花也闪现开来。我想到,现如今,人们总是在世俗中奔波,从这场欢宴奔赴下一个喜聚,越来越少有人在车中翻开一本好书,越来越少有人会放弃感官的欢愉。但是我想,于我而言,只有书也唯有书能让我感觉自己是独立世间、一个有着灵魂与思想的人。因而我特别感谢惠师引领我爱上经典阅读,在阅读中认识自己。
惠师对选书、藏书的指导亦让我受益匪浅。在看惠师推荐的《林徽因传》时我沉醉了,于是当即买下两本不同的《林徽因传》,一本语句优美,一本古风味浓厚。亲近纸质书籍,嗅闻书香,我往往会为之而陶醉,陶醉于自己也成了一个小小的藏书家。
在未遇到惠师以前,我读书从未如此痴迷,现在我是恨自己不可把一个图书馆买下来而生气。总有那么多名著,那么多故事,那么多思想,我渴望了解也盼望去以尊敬的态度拜读。
我之如此疯狂便是遇到伊!每每听惠师上诗词课程或聊生活中的见解时只觉精彩,而以诗来解诗更是让我心服口服,这是要有多少文学的沉淀与积累的啊。而这无数的沉淀与积累成了满腹学问,惠师活用它来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才可将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语言艺术的无穷魅力。这便是影响力极强,文学素养极高的惠师。
我读过的书可数得清,但丰子恺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以此作为人生态度对待书,对待人与情感,这便是惠师给予我们人生最大的馈赠。
作者简介:贺怡文,津市一中 1501班学生
指导老师:谌志惠
摘自《兰草》2017年第二期“青青校园”栏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