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津市>原创作品>详细内容

原创作品

令人感叹的电话号码/朱传勇

来源:《兰草》 发布时间:2018-05-18 11:14 浏览次数: 【字体:

令人感叹的电话号码

文/朱传勇

昨日下午,帮别人查找一个电话号码之后,顺便浏览了一遍手机中的“联系人”,发现在这一千多人的电话号码群中,有很多号码都再也用不上了,不免生出一番感叹。

有些号码,是在任职时因为工作调整就已经用不上了的。包括省里、市里及兄弟区县市一条一条业务线上的同道,也包括外省、外市曾经来过或者去过参观学习、考察访问的同道,由于分工变动,原来分管的工作后来不管了,没有了工作上的交际,联系也就少了,今后更不会有太多的联系。

有些号码,是原来在本市联系协调工作经常要用的,从市级领导到乡村干部都有。随着自己退居二线,这些号码使用的几率也就越来越稀。再过几年,这些号码的主人的职务、岗位也许都会变动,加上自己再也没有那么多需要联系协调的事情,他们的号码,或许也就都用不上了。

有些号码,是诗友、文友、酒友、牌友。这些人,尽管有的“居庙堂之高”、有的“处江湖之远”,有的开店办厂、有的打工种田,或曾一起谈诗弄文、品茶论酒,或曾各据楚河汉界厮杀对弈,或曾一起精研“贰柒拾”、切磋“砣索万”,因志同而趣合,闲了老了之后若非他们随子女客居他乡,应该还会常用。

还有些号码,就是一起工作过的同事。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打算退下来后就尽量不干扰年轻人、不麻烦年轻人了,电话号码的使用频率也自然就会越来越低。不过,由于很多同事都会是永远的同事、永远的朋友、永远的兄弟姐妹,所以,这些号码,也都会是永远的桥梁和温暖的记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号码,或者是遭到主人遗弃,或者是遗弃了中途夭折的主人,拥有者已不是原来的“联系人”了,除了给人一个念想,再无用处;或者是属于跑社会、拉生意之类人的,也许用过几次,也许根本就不曾用过,以后更加用不着了;或者是因某个特定原因用过的,之后就再也没有用了。

浏览完一千多个“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发现最删除不掉的就两种人:一种是亲人,那是老天爷安排给你的,哪怕你再怎么厌、再怎么烦,也是没有办法删除的,即使删掉了号码,也删不掉血脉关系。另一种是一起穿开裆裤玩泥巴砣的发小,以及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那是在人生旅途的起点一起等过车的人,也是在人生旅途上不论走多远、到哪里,都会永远保存着同样一种记忆、守望着同样一份乡愁的人。

静下心来思量,电话号码群,其实就是人生旅途上的一个“圈子”。人一生下来,这个圈子里就只有父母、亲人;后来,就加进了邻居、小伙伴、同学、老师等;再后来,又加进了领导、同事、战友、同道、下属,及生意上、生活上、工作上的关联人和许许多多的酒肉朋友。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事业的收缩,这个圈子也便逐渐从外围开始剥落,压缩到最终只存内核,又回到了原点,不过,原点上的“父母”或已被儿孙替换。但若有死后进“八宝山”的命,或者移民去当了外国人,圈子的内核,自然也就回不到原点了。

回望人生路,圣贤也不能免俗。年轻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只想人脉越多越好、圈子越大越好,于是,便广交朋友、遍寻帮衬,尽可能把圈子做大到极致,有的人,圈子大到连自己也摸不到边际,野心也跟着大到没有边际。及至年迈,组织上要用新人,自己也想图个安静,事业更需年轻人继承,便逐渐自己走出圈子,或者被人踢出圈子,圈子便像松了口的气球,迅速小了下来。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没有返程的车票。如果你不是一个超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把握适当的火候,圈子,能压缩就压缩,号码,该删除就删除吧!

作者简介:朱传勇,津市市文联兼职副主席,市财政局干部 

编辑:林小琼  石承强  黄道师  彭淼

审核:周恩清

作品来源:《兰草》2018年第一期“小说平台”栏目

投稿:jswl4258778@163.com

联系电话:0736-425877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