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津市>原创作品>详细内容

原创作品

再见西河街/庹云

来源:《兰草》 发布时间:2018-10-30 10:36 浏览次数: 【字体:

再见西河街

文/庹云

 

太阳还没有完全落山,三湖公园的湖面已经撒上了点点碎金,睡莲的眼睛仍然惺忪,锦鲤不时与游人嬉闹,绿杨下的曲径已经是人来人往,稍许开阔的地方,广场舞的音乐悦耳,大妈的舞姿整齐优美,游客时而驻脚赞许,时而跟着翩翩起舞。

缓步沿着凤凰路一直向南,不用走多远,便可以看见几幢民国风格的建筑,这便是津市久负盛名重建的西河街。西河街新修的房子从三层到多层。房子用青砖砌成,屋顶斗拱飞檐,这幢房子与那幢房子的顶上均有曲拱形的防火墙,带有徽派建筑的风格。屋檐下一例挂着一串串红灯笼,每个铺子都有自己独特标志性的黄底黑字的布招牌,风大的时候,布招牌就会猎猎作响。

其实,以前沿河这一带的建筑都是类似的,从湘运老车站开始直到小渡口还可以找到一些佐证,只不过有的吊脚楼是木质的,行商和舟子累了,上吊脚楼喝上一碗热茶,再用卤猪脚和水晶包子下酒,周身疲惫全消。富裕和大方些的客商,或许会和打扮得漂亮点的老板娘调笑一番,趁着老板娘不注意捏一下她的粉白的小手,或者拍拍浑圆的屁股,老板娘会回头嗔笑一声,最多骂一句“死鬼,揩老娘的油,会剁八块砍脑壳的。”有时候酒至半酣,隔壁的二胡声伴着小曲,有些沧桑,有些幽咽,谈笑就会停止下来,端着酒杯,再摇摇头,说着一些软绵绵的话。

沿着青色条石再向南可以一直走到澧水古渡,它又叫兰津古渡,大抵和楚国的著名诗人是有些关系的。津市因为傍津设市而名,茶马古道的水路起点是石门县的壶瓶山,终点就是津市,而澧水流域以市命名的交易场所就有多处,如泥市,所市,磨市,易市等。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游的盐、茶叶、桐油、布匹通过水路运来津市进行交换,行旅客商被津市的繁华、交通的便捷和美味的小吃吸引住,有些行旅成了坐商。每当夜幕时分,除了牛肉粉、卤拼盘、伏油包子和苞谷酒的香味,就是半掩的木门里面账房先生噼里啪啦的算盘珠声。

无法想见屈子行吟的时候这里有没有西河街,其实有没有也无关紧要,就在他漫漫求索的时候,这里如果没有兰津芳渡,也一定有大块的芳汀兰芷。

“师傅,几位,吃点烧烤不?”帅气的小伙子热情地招呼着。

坐下来,点上一盘澧水刁子鱼和两个卤猪脚,再炒了一份大白菜,开着一瓶冰镇啤酒慢慢啜饮,菜、酒刚刚好。我打量着斜对面正在重建的望江楼,它被包围在脚手架和安全网中,朦朦胧胧的,而最上层的飞檐,似乎要戳破天空。隔着布庄不远处,就是九码头美食街营销中心,我小声地朗读着对联:九码头仿古建筑增添津城新貌,望江楼特色美食再现昔日风光。

 

作者简介:庹云,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市三中教师

作品来源:《兰草》2018年第二期“我的青春在津市”栏目

投稿:jswl4258778@163.com

    联系电话:0736-4258778


(终审 :津市市文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