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津市>原创作品>详细内容

原创作品

还是那青葱年少/杨长安

来源:《兰草》 发布时间:2019-01-08 14:32 浏览次数: 【字体:

还是那青葱年少

文/杨长安

 

胡红江散文集《漫步巴尔的摩》历经几年时月,文友小彭转赠给我。翻开装帧精美的封页看到胡红江两张近期留影,一张黑白,一张彩照。红江兄尽管已显沧桑成熟,但俊秀的面容温厚善良的神态,仍是年轻时模样。掐指算来我和胡红江已快三十年未谋面了。最近的那次会面还是一九八九年深秋,胡红江是以盐矿领导身份从津市矿部到盐井矿区视察,来到我工作的盐矿四加压泵站,我记得当时他穿着一身黑色长呢大衣,秋风吹拂他儒雅飘飞的长发,他侃侃而谈,并不时向我送来关切亲和的微笑。时我当班,泵站有事打理,且他已是盐矿大领导,随众呼拥,我不便和他畅谈,即匆匆话别了。殊不知这短短的会面亦被他认真的记在他散文中。

后来只听说他上调到省盐业公司,彼此再未谋面了。但我和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进矿山时那段纯真的友谊一直都铭记在怀。故而常常关注他讯踪,每听到他荣升的消息均暗暗为之高兴。这次看到他这本散文集才获知他已到长沙任盐业公司总经理后不久,又上调到北京任中盐高官了。凭借红江兄的学识才华,特别是他清正醇厚的操守,谦谦大度的君子风范,官职再上几级均在情理之中,但此时已是二0一七年隆冬,我客居的姑苏均已雨雪阴冷,我不知我们这位不辞辛劳的盐官是在中华何处盐池奔波,抑或调任其他官位,或许已离职赋闲。真乃造化无常,人生参商,我青春年华的朋友,我那清贫岁月的好兄弟,你现安好?

初识胡红江是刚进盐矿不久我们一起当学徒。那天,胡红江身着普通蓝色工装,卷着袖子露着还未发育成熟略显削瘦的胳膊,站在木梯上张贴机修车间的墙报。记得他写的长征诗有这样两句:“湘江岸边杜鹃最美,夹金雪山下腊梅更红。”那时我也爱写这钟诗文,彼此惺惺相惜,很快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不久担任车间团支书的他又作了机修车间的专职文书。我也调离矿区到了沿途输卤泵站。那时盐矿生产还未正常,我亦经常到矿区开会学习,和胡红江见面的机会很多,有时就在他办公室一墙之隔的卧室里吃住,海阔天空尽兴闲聊。那时我们都单纯,如盐井里的湖水清亮洁净,我只知胡红江是干部家庭出生,至于其他详情从不打听。胡红江也从未显现他干部家庭的优越感。且言谈举止谦虚,生活简朴,穿着除了工作服,就是那四个口袋的中山装。床上睡的也是寻常百姓家那种常见的蓝底白花的老式被套,他性情随和合众,和工矿各色人等都打得拢,业余时和年轻伙伴们逛集市、打篮球都十分投入。只是让人感觉他比一般的年轻伢子谦和文静,更爱看书学习,天生就是当干部的料。果不其然他很快就被组织派往湖南农村工作队下乡锻炼了。

当时,胡红江已任我们湘澧盐矿的团委书记,也算是盐矿领导层,但依旧把我这个普通的青工当知心朋友,还是像原来一样亲切关照。他知我会几笔涂鸦似的绘画,就极力推荐我参加矿里举办的工人美术创作班。美术创作班就在矿团委旁,作品考核展出时胡红江不仅常过来观摩,而且大声赞扬我的作品画得好。盐矿办报,也是在他的引荐下,我的小诗文得以经常在上面发表。更让我现在还感到过意不去的是,他那时收入也不怎么丰厚,但是只要有机会总要招待我在他那儿用餐。我印象最深是那次春节过后不久,我来到盐矿矿部后山他的平房宿舍,他上班去了,来津市治眼疾的小弟去叫他,不一会胡红江赶回,闲喧一会已近中午,胡红江即留我吃饭,几经推辞我还是留下了。当时我们矿部只有一个大食堂,端菜打饭需得排队。待一会他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饭菜,还有一份我最爱吃的青椒炒肉,可算是可口的美味佳肴了。他微笑着看我吃完,又把吃剩的饭盒送交食堂。那时盐矿基础设施还很差,宿舍出门均是泥泞的卵石小路,且到食堂的下山距离也差不多有半里山路,那是春寒料峭的二月,冷雨霏霏,他还是穿着那件蓝色的中山装,戴着他那已经褪色但很干净的鸭舌帽,踩着泥泞山路,边走边回头招呼我“休息会儿再回去!”……四十年岁月匆匆逝去,情景依然眼前,我古道热肠的朋友,是那样的淳朴,那样的难以忘怀!

而后他的官越做越大,人愈调愈远,我则结婚成家,也少有闲暇,就没有和他联系了。这次得到他这本散文集很是欣喜,不由认真阅读,伴随着旧友“京华纵日,神州揽胜,域外散步”心灵旅游,想着年近古稀的红江兄,怀旧之情挥之不去,我对他的思念,仍是那细眉凤眼阳光灿烂的青葱年少,还有他那如春风般和煦温馨的微笑……此生难忘!

 

作者简介:杨长安,澧县人,曾在湘澧盐化有限公司工作,现已退休

作品来源:《兰草》2018年第二期“天南地北津市人”栏目

投稿:779241871@qq.com

联系电话:0736-4258778


(终审 :津市市文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