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心安处/陈钢
吾心安处
文/陈钢
毛里湖,也许你不曾来过。
湖面开阔,湖水澄澈,我们的游船悠悠,荡开了这千顷水面。
人们常说家乡无风景,因为看得多了,看得久了,那些美丽的景色便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渐渐地就有生在景中不知景的意味。我的家乡就在这毛里湖镇。
这里曾是古洞庭的一袂,传说洞庭鱼王派鲤鱼精管理这个宝湖,引起鲇鱼精的满腔妒忌,渔民们联合湖里的缆索精与千年鲇鱼精斗法失败,最后鲤鱼精还去洞庭鱼王那儿搬救兵呢。因毛姓和李姓为当地两大家,最初这湖叫毛李湖,千百年来泥沙冲击,与洞庭湖面隔开后,改叫毛里湖,意谓一里。实则不然,北至李家铺,南到渡口,西临石板滩,东达保河堤,沿途3个乡镇,百里人口,都在毛里湖的滋润和哺育当中。我母亲就是当地的李姓,傍水而居,湖畔人家大抵过着饭稻羹鱼、火耕水耨的日子。遇大雨大水,农田被淹,谷物失收,一家的生计就全在了湖里,孩子们的学费、老少六口的食粮常常是大人们在梦里都焦虑的大事儿。
但今天的毛里湖显得温润而宁静。绿水荡着轻烟,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相接,浑然一体。天一样澄澈、海一般辽阔的毛里湖啊!头枕风声、水声,周围的一切都尤显静谧。耕牛在岸边悠闲的啃着草,水鸟翩跹,时而俯冲湖面,时而又向空中掠去。成群的野鸭像颗颗棋子,轻浮水面。三两只潜鸟一个猛子扎得老远,却又总是出现在我们的船头,船下不知深藏着几多各色的鱼儿、水藻。而远方,只只白鹭点缀在江渚枝头,那是杨幺的烈魂吗?传闻南宋起义领袖杨幺曾兵败毛里湖,双腿负伤只等生擒,忽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鹭救了他。宋军恼羞成怒,三天内将毛里湖的白鹭尽数射杀。深感白鹭救命之恩的杨幺异常痛苦,将士死光,双腿血肉连着骨头,想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倔强的他高举宝剑大呼,纵身跳入湖中。后来,听说杨幺变成一只雪白的鹭,在湖上飞来飞去,并引来千万只鹭在湖畔鸣叫不散。
白鹭衔走了我出窍的灵魂,倚靠船头,不觉心河已随涟漪泛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湖水里接连跳跃出一个个奇妙的故事。水神河伯坐船永留河底,龟将军尸成石龟山,蟒蛇精半夜洗澡神出鬼没,民间传说引人浮想联翩;明末李自成筑水寨决战清兵,吴三桂在湖中打鼓台练兵射箭,辛亥元勋蒋翊武振臂一呼举枪鸣号,往日的战火纷飞跃然于心;孟姜女千里只为寻夫,车胤囊萤照读励志,李翱问道药山惟俨,人文传奇如幕幕再现。历史的喧嚣全包裹在这块看似平静的湖面,风轻云淡,波澜不惊。此时此刻,只有湖边辛勤劳作的农人,屋顶袅袅升腾的炊烟,偶尔飞过的一只快艇,被犁开的洁白浪花和我们游船上的欢笑声现在眼前、响在耳际。
遥想童年的我们,常常一背心、一短裤、一赤脚,三五成群,在湖边比赛跳水、憋气、捉上水鱼、钓龙虾、牛脚板里摸黄古鱼、田坎上扯胡葱煎蛋、芦苇荡里觅野芹菜挖泥蒿,年少不经事,醒悟悔恨迟。湖边农舍中,昏黄油灯下,定格着奋步急追挑灯夜读的青葱岁月。当年,体验了一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之后,我回到了毛里湖哺育的故乡,也许,这么多年来,我内心深处根本就不向往湖外的世界,根本就不忍心走出故乡的亲情。今天,于沉重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紧绷的神经在这里休憩,忙碌的躯体在这里安放。我想,如果我是一只飞鸟,我愿沐浴湖水,亲吻碧波;如果我是一只游鱼,我愿轻摇鳍尾,尽情畅游。可惜我不是,我是一叶漂泊的魂灵,披着世俗的皮囊,在这湖光水色中,洗去浮躁,洗去积年尘埃,回归平静与宽阔。
曾几何时,毛里湖也像我们的身心一样臃肿和疲惫,蓝藻遍布,湖水粘稠,投肥投料养鱼,设围设箱养蚌,村里打出的井水腥臭难闻。不仅如此,沿湖的蕌果加工、畜禽养殖排污“热闹非凡”。在习近平总书记“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号召下,地方政府开出了“两拆两退”系列治理“药方”,刮骨“解毒”,硬是由劣Ⅴ类渔业水源扭转为Ⅱ类饮用水源,不知何时,黑鹳和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儿已悄然做客湖区。做为湖南省最大的溪水湖、第二大天然优质淡水湖,如今毛里湖重获新生,湿地公园旅游项目已列为湖南省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列入常德市“双十工程”建设项目。据悉,建成后的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将会水车引渠、亭台水榭、芳草依依,成为本地湿地生态旅游的一大亮点。到那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毛里湖会让每一个家乡人自豪。
我窃想,也许那时,水泥城市的人们都会踏歌毛里湖,来寻求一抹平静与清欢: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观落霞与孤鹜齐飞,赏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听渔歌互答,感叹此乐何极!“洞庭若有十分美,九点九分在毛里”,99条汊、99道湾、99个滩的毛里湖,纵千言万语,难及其全貌。今天,我们的船来回转了一大圈,也只是湖面的冰山一角。船上说说笑笑的青年们,像湖水一样脸上都泛着新生的容光,千回百转的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守住内心的宁静,才能在旅程中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
这,就是毛里湖,它穿越我的梦境,流过我的心田,直抵我灵魂深处,成为吾心安处最美的风景,正待君来,等君归。
作者简介:陈钢,津市市食药工质局干部
一《兰草》一
主管:中共津市市委宣传部
主办:津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津市市作家协会
编辑出版:《兰草》编辑部
津市文联 | 原创精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来自网络 | 合作事宜 | 请联系工作人员
审核:周恩清
编辑:林小琼 王珏
地址:津市市政务中心三楼
投稿:jswl4258778@163.com(标注:津市)
联系电话:0736-4258778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