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解读回应 > 文件解读

领导、专家解读:津市市农业农村局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有关政策答记者问

2025-09-02 08:58 来源:司法局
字号: 打印

当前正值中稻收割之际,金黄的稻谷装袋归仓后,秸秆的去向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这个曾经的难题,如今正在经历一场“大变身”。

近日,我市印发了《津市市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大力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现由津市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唐伟为大家解读如何将秸秆变成“田间宝藏”。

问:秸秆到底有哪些作用?

唐伟:小秸秆、大文章,从肥料到饲料,从工艺品到建筑材料,秸秆的作用有很多,还可以进行生物质发电,制作成新型建筑材料,实现秸秆代木、代塑等。总之,秸秆利用得好,可以“七十二变”。当前,我们正大力推进以肥料化利用为主导,饲料化利用为辅助,基料化利用和燃料化利用协同发展的多元高值化利用模式,力争到今年底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问:如何推进秸秆科学还田?

唐伟:结合不同作物特性、地势、农民实施意愿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秸秆综合利用的主攻方向,推行“分类施策、多元利用”模式。实行秸秆低茬收割、粉碎还田(灭茬粉碎)、深翻覆盖等技术,解决水稻秸秆离田难的问题。

提升机械化还田水平,通过加大秸秆还田农机具推广力度,支持水稻收割农机加装粉碎装置,鼓励秸秆机械设备购置更新。   

强化扶持政策引导,设立秸秆还田作业补贴,对秸秆还田的种植户或农机服务组织给予资金支持;多渠道广泛宣传秸秆科学还田的重要意义、技术要点和政策支持等,提高农户对秸秆还田的认知度和积极性。

问:秸秆如何收储?

唐伟:我市农作物秸秆以水稻为主,在秸秆产生量集中、离田需求量大的平原地区,以大型机械化作业、大型仓储加工点为主,打造规模化秸秆收储网络体系;在其他地区,围绕秸秆产业化利用需要,建立辐射一定范围的收储点,尽可能减少运输距离。同时,积极培育本市收储队伍,建立跨区域作业协调机制,提高收储效能。

问:目前,我市有哪些秸秆综合利用主体,下一步如何培育?

唐伟: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在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利用方面培育了一批市场主体。下一步,将立足我市地理特征、种植结构、产业基础,优化利用路径。推广秸秆饲料化、养殖垫料和秸秆沼肥联产等循环利用;发展秸秆养畜、秸秆栽培食用菌等饲料化、基料化利用等。

问:今年在财政奖补方面有哪些利好政策?

唐伟:在财政奖补政策方面,今年我们安排秸秆综合利用奖补资金706.8万元,用于秸秆综合利用全链条、各环节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