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2018年津市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04-01 10:15
字号:【

2018年津市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津市市统计局

2019313日)

 

2018年,全年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抓项目、兴园区、壮产业、暖企业,做好稳就业、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58.2亿元,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2.2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67.5亿元,增长9.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0446元,增长4.8%。

全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1.7:45.7:42.6。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0.1%。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1%、47.4%和46.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个、3.9个和3.8个百分点。

认真落实省重点民生实事任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803人;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3013套;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0.8公里;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60.5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51户;完成三湖公园、清远观、白衣镇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完成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2134人;完成孕产妇产前免费筛查1202人;改造和完善行政村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投资629万元(6个行政村);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826人;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到每人每月55元;提高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标准到每人每月55元;提高城镇低保标准到510元/月;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到3960元/年;提高城镇人均救助水平标准到350元/月;提高农村人均救助水平标准到280元/月。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编制乡村振兴总体规划1个、乡村振兴示范片规划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7个。安排乡村振兴专项资金300万元。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年培育蔬菜基地10个、大棚4000个,大力发展水果种植,水果种植面积4.17万亩。规模以上休闲农庄达到24家,其中省级五星级休闲农庄2家、四星级休闲农庄1家。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大户763户。落实水稻集中育秧点68个,专业化集中育秧点22个,实行集中育秧大田面积3.2万亩。建成省级绿色食品示范基地2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70万亩,绿肥种植面积4万亩。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4亿元,增长5.9%。其中,农业产值9.4亿元,下降0.3%;林业总产值3.9亿元,增长8.4%;牧业总产值15.1亿元,增长7.6%;渔业总产值3.0亿元,增长12.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0亿元,增长7.8%。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5亿元,增长5.1%。其中,农业增加值6.6亿元,下降1.0%;林业增加值3.3亿元,增加8.3%;牧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7.4%;渔业增加值2.0亿元,增长12.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8亿元,增长7.8%。

农作物播种面积70.0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13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1.88万亩,同比持平。
    全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如下:

产 品  名 称

计量单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145679

 

0.6

其中:稻  谷

141394

0.5

          玉  米

205

-15.6

          豆  类

732

13.0

          薯  类

1257

0.2

油        料

30136

0.7

其中:油菜籽

28439

0.8

棉        花

3593

-0.5

蔬        菜

75303

5.2

水        果

27608

-0.9

其中:柑  橘

18879

4.0

茶        叶

129

2.4

全年完成养殖业产值18.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7%;水产品产量24630吨,增长3.9%。
全年主要家禽及牲畜产量如下:

名  称

2018年实际

比上年增减%

牲猪全年出栏(万头)

42.5

0.5

出栏牛(万头)

0.37

2.8

出栏羊(万只)

2.5

0.4

出笼家禽(万羽)

225

3.8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31859台,比上年增加344台;总动力19.92万千瓦,比上年增加0.29万千瓦。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2.84万亩。其中,水田18.81万亩,水浇地0.24万亩,旱地13.79万亩,常用耕地面积31.64万亩。农村用电量2733万千瓦时,下降0.3%。农用化肥施用量5.54万吨,下降3.7%。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643处,水利工程投入资金23402万元,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230万立方米,新增和恢复农田灌溉面积1.3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92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8.4%。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入库税金增长12.1%。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园区规模工业入库税金增长12.9%。

全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2018年产量

同比增长(%)

精制盐(万吨)

87.9

3.9

水  泥(万吨)

132.3

11.0

车  桥(万根)

18.3

-6.8

纱(万吨)

8.5

11.2

饲  料(万标吨)

23.9

3.1

化学药品原药(吨)

931.8

-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4.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3%。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11.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下降8.3%。按投资方向分,工业投资增长76.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9.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7%;基础设施投资下降51.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下降43.2%,非国有投资增长100.8%。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33.0万平方米,下降11.4%,其中住宅103.2万平方米,下降20.1%。房屋竣工面积9.4万平方米,下降45.2%。房屋销售面积15.1万平方米,下降31.1%。

五、国内贸易、物价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7亿元,增长10.8%。各季度增速分别为11.9%、10.9%、10.7%、10.8%,呈现平稳增长的特点。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60.9亿元,增长1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82.7%,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8亿元,增长7.3%。限上批发业零售额0.2亿元,下降22.1%;限上零售业零售额16.0亿元,增长13.5%;限上住宿业零售额0.2亿元,增长75.0%;限上餐饮业零售额2.6亿元,增长128.9%。限上零售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7%。45家限上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5.3亿元,增长23.6%。

物价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2.3%。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4.5%。全社会运输单位完成货运量666万吨,增长3.3%,货物周转量138045万吨公里,增长4.1%。全年客运量335万人,增长3.1%,旅客周转量11212万人公里,增长3.1%。境内公路全程总长532.2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05公里,国道4.76公里,省道105.86公里,县道27.58公里,乡道166.63公里,专用公路1.69公里,村道213.70公里。年末全年汽车保有量18468辆,增长22.9%。本年新注册民用汽车3443辆,增长36.6%。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9亿元,增长10.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55亿元,增长91.8%;电信业务总量1.54亿元,下降3.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1.34万户,增长6.6%;宽带网用户6.78万户,增长21.9%。

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16.2亿元,增长31.7%。国内旅游人数182万人次,增长0.9%。境外入境人数78人次。年末拥有国家旅游等级区(点)2家,星级宾馆1家,旅行社3家。

七、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全年共签约新项目28个。其中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个,新引进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个。引进内外资总额70.8亿元,增长12.5%。实际引进境内市外资金64.2亿元,增长13.3%。外派劳务392人,增长14.6%。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8170万美元,增长23.6%。其中,出口6581万美元,增长27.2%;进口1590万美元,增长70.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86亿元,增长1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2亿元,下降1.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3.94亿元,增长13.8%。税务局完成各项税收入库6.96亿元,增长16.5%。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0.7亿元,增长16.3%。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30.9亿元,增长13.5%,住户存款余额90.5亿元,增长11.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2.8亿元,增长17.2%。全年各项保费收入1.4亿元,增长2.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年拥有中等职业学校3所,招生251人,下降14.3%,在校学生783人,下降2.0%,毕业学生253人,下降15.7%。普通高中2所,招生843人,增长4.6%,在校学生2442人,下降2.8%,毕业学生880人,下降3.8%。初中学校9所,招生1277人,增长7.8%,在校学生3619人,增长2.9%,毕业学生1145人,下降2.1%。普通小学18所,招生1536人,下降0.6%,在校学生9017人,下降0.7%,毕业学生1416人,增长4.7%。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10人,在校学生13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713人,下降1.4%。各类民办学校54所,在校生6105人,增长8.6%。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28所。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1348万元,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16.4万元,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中职学生164人次。

年末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专利申请183件,其中发明专利55件。授权专利55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金额0.9亿元,增长38.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个。建成津市五环时代全民健身中心和城北车胤足球场,保护修缮虎爪山遗址。年内放映农村公益电影972场。

群众体育进一步普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8.9万人,年内开展全民健身项目24项次。城乡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年拥有体育场地88个,其中运动场13个,游泳池2个,各种训练房23个。

年末全年医疗卫生机构总计22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家,妇幼保健院1家,专科疾病防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6个,村卫生室122个。卫生技术人员190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87人,注册护士610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234张。乡镇卫生院7个,床位数250张,卫生技术人员193人。全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2个,卫生技术人员37人。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16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森林覆盖率19.7%,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734公顷,下降35.0%。年平均降水量1261.6毫米。

全年万元GDP耗能0.32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18.42万吨标准煤,下降9.8%,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17.2%。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依法取缔燃煤锅炉、粘土砖厂,关停砂石码头堆场,治理企业废气,市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87.4%,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未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年居民总户数95219户,总户籍人口233414人。其中,城镇人口124927人,乡村人口108487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118522人,女性人口114892人。按年龄分,0-17岁32352人,18-34岁44509人,35-59岁98350人,60岁及以上58203人。全年出生人口1827人。

2018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14元,增长8.3%。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3055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71元,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083元,增长9.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353元,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25元,增长5.5%。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14%。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58892人,离退休人员29879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113512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8486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106人。参加失业保险17513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4780人。参加生育保险13432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14022人。

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5.97万人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107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4.63万人次,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340万元。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2365张,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数1676人。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603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244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22万元。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快报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