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牛肉米粉师:打造湖南名吃劳务品牌 致敬湖湘匠心
导语:悠悠澧水自西南而来,汇合要津而得名的湘北小城——津市市,以浓郁特色的津市牛肉粉,蜚声海内外。津市市致力于发展“津市牛肉米粉”产业化、品牌化,突出自身特色与优势,打造“津市牛肉米粉师”劳务品牌。在市域仅500平方公里的小城内,布列有大大小小280余家粉店,2018年,营业额约8700多万元,域外市场更是营业额达5亿元。
一、传统产业谱新篇,推动劳务品牌新发展
(一)有文化、有乡愁。津市牛肉米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朝洪武年间军队入驻常德、澧州一带,回、维民族大量移入,“采食澧田”,在洞庭湖平原这块肥沃土地上,米为主食。北方回民也只能入乡随俗,以当地的米粉代替面条,但改不掉的是对牛肉的忠诚。两者结合,这便有了津市牛肉粉最初的诞生。匠心煮粉,多年如初,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粉,是津市人美好一天的开始,也是外地游子的一碗乡愁。
(二)出“名片”、出政策。津市牛肉米粉“有想法”。2013年,“津市牛肉米粉” 成功申报国家地理证明商标。2015年,被湖南省商务厅评定为“湖南老字号”。2018年,“津市牛肉米粉”列入湖南省“一县一特”产业发展目录。正在申报设置“民族风味食品加工制作专业(津市牛肉米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智慧洞庭、科创常德”中,与多家高校对接院地合作,如2019年2月,我市与江南大学签订了《津市牛肉米粉保鲜保质技术开发》,9月完成生产线的试制。2018年,我市出台《津市牛肉米粉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津市牛肉米粉三年行动计划》等多项政策,精心打造“米粉促就业创业”的特色品牌。
(三)促就业、促发展。自2016年起,品牌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000人,其中贫困人口转移就业300人左右,劳务经济和劳务人员收入增长均超100%。并从创业促就业扶持资金中安排了专项资金400万元,用于鼓励和支持津市籍城乡劳动者从事津市牛肉米粉产业的创业就业、米粉师培训及相关产业链的各项奖补,促进津市牛肉米粉产业发展。同时,为更好的发挥品牌促就业的作用,在创业担保贷款上突破地域、简化了手续。持津市户籍在外地开设津市牛肉米粉门店的创业人员,同样享受我市创业担保贷款优惠政策。降低担保和反担保门槛。如房产、存单担保等。
二、术业专攻重育才,提升劳务品牌新活力
(一)名赛竞名技。2016年推荐“再七碗粉”负责人田雨参加常德创新创业大赛获第一名,融资500万元。2017年推荐“刘聋子”粉馆负责人黄震参加常德创新创业大赛获第二名佳绩,为大赛唯一传统餐饮连锁企业项目。同时,为增强创业培训实效性,我市以真实的牛肉米粉创业环境模拟体验创业过程,并邀请津市牛肉米粉品牌门店掌门人现场介绍成功经验。2017年至2019年,联合商务局、牛肉米粉协会以“线上+线下”模式,举办12期牛肉米粉创业培训班,共培训学员367人。连续三年举办的牛肉米粉技能大赛,为“津市牛肉米粉师”同场竞技,相互交流搭建平台。
(二)名师带名徒。“企校双师”相结合,采取传统的以师带徒方式,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由企业与职业培训机构通过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方式,共同指导学徒参与牛肉米粉师培训,学习内容在微信群里实时沟通,学习时间也要根据实际操作来制定。使企业、门店新招用人员技能素质更贴近实际,减少适岗时间,节约培训成本。同时,对在津市市牛肉米粉定点培训基地(四大百年名店:刘聋子、贺记、黄记、曹记)参与培训的学员,结业后可申请培训补贴,截至目前,以直补的方式,共为130余名学员拨付了培训补贴;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对象的,叠加给予生活补贴。合格者免费颁发培训结业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
(三)名校育名才。目前,津市牛肉米粉品牌门店如最先走出津市开店的刘聋子、贺记等,资金已经不再是企业发展的难题,目前面临的是如何持续发展,无论是开连锁店还是公司化经营,都需要专业的人才。2018年,推荐品牌门店经营人员至人民大学、深圳大学学习,课程涉及宏观经济、品牌营销、人员管理等,加强门店经营人员社会回馈和责任意识。
三、活用政策促扶贫,拓展劳务品牌新经济
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开办牛肉米粉店、依法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参与牛肉米粉创业培训,并吸纳贫困人口2人以上就业的牛肉米粉店,一次性给予2万元的创业开办补贴。对进入机场高铁站、火车站开设牛肉米粉店,吸纳贫困人口5人以上就业的经营户,一次性给予3万元的开办补贴。优先考虑有就业意愿、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选送至牛肉米粉品牌门店开展培训及创业培训,除培训补贴外,叠加给予生活补贴1500元。培训合格且具备相应技能的人员,推荐至品牌门店就业。2017年以来,共为长沙、岳阳等地的20家米粉门店拨付开办补贴。同时,津市以牛肉粉产业为扶贫载体,叠加创业担保贷款等多项优惠政策,从业人员约2万人,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000人。如津市市毛里湖镇贫困村民龚珍英,在系列政策的帮扶下,已在当地的刘聋子米粉馆就业,有了稳定收入。
四、以点带片户帮户,探索劳务品牌新模式
津市牛肉米粉往往是家庭小店或家族生意,近年来,在全市米粉行业涌现出了30多名劳务输出带头人,探索出了“亲帮亲、户帮户”和“一人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模式。根据劳动力登记调查表及转移就业情况表分析,截止2019年3月底,我市外出务工(转移就业)人员4585人,其中津市牛肉米粉师输出约800人次左右,约占劳动力总人数的17%。为有序组织牛肉米粉产业劳务输出,我市建立以劳动力市场为中心,镇(街道)、村(社区)为依托,外地劳务办事机构为补充的劳务输出合作平台。目前,全市建立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站9所,社区站23个,行政村级站89个,每站设立劳务经济人1-2名。充分发挥劳务服务机构、组织和经纪人职能,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及时提供牛肉米粉产业劳务用工和培训信息、享受就业优惠政策、维权服务等,有序组织劳务人员就业。
五、产业经济求突破,激发劳务品牌新动能
一个品牌,往往由其内在的历史渊源、外在的名声信誉、消费群体的认同等共同构造。津市牛肉米粉几十年的手艺传承、匠心执着,才有了如今的好味道。津市市不断深入挖掘“津市牛肉米粉师”劳务品牌内涵,积极拓展品牌外延,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一是做好“专利”保护,制定行业统一标准。目前,津市牛肉米粉在外经营者多是一人一配方、一店一味道,很多店已经完全不是本地正宗津市牛肉米粉的味道。而要保证品牌的声誉,产品品质讲究纯正、地道。二是讲好米粉文化,突出文化融入。湖南有世界最早的水稻田,津市有最好吃的米粉,津市人敢闯敢干、注重传承的精神,很好的诠释了“湘人的匠心”。 2018年元月,历时半年拍摄的牛肉米粉宣传片在微信上一经推出,2天内共吸引3万名粉丝观看。利用好文化载体,做好津市牛肉米粉师走出去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