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3日是第29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损失,创造美好生活”,强调关注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推动落实《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中减少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目标,降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形成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加深,自然灾害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
国际减灾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 是由联合国大会于1989 年确定的,时间为每年10 月的第2 个星期三。2009 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其改为每年10 月13日。
所谓“ 减轻自然灾害”,一般是指减轻由潜在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程度,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公众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在灾害中受到的破坏减轻到最低程度。
设立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各地区把减轻自然灾害作为工作计划的一部分,推动国家和国际社会采取各种措施减轻各种灾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