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章颖、罗铭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解决人才紧缺问题的几点思考》收悉,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并经政协津市市委员会同意,本提案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具体承办,现回复如下:
对于我市缺乏人才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津市本地毕业生不愿留在津市;二是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三是难以留住人才。对此,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已引起了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1.加强产业信息化。毕业生就业意向通常考虑自身产业的发展空间,与当今新兴智能化装置结合,强化信息化改造。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约占全市25%,但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了50%,新兴业态快速发展,自主创新支撑有力,品牌影响不断扩大。目前,一是加快5G建设。新基建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5G基站建设又是其中的重头戏,计划到2021年实现城区、园区、景区全覆盖,在常德市率先建成全域5G县市。二是推进“两化融合”。鼓励企业围绕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三是推进管理提质。以劲龙电机为示范,引企业在车间、厂区开展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车间,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
2.落实人才待遇保障。一是搭建各种模式的校企合作平台,构筑技能人才高地。5月,出台《津市市2020年人才活动计划》,计划举办培训班、趣味运动会等8项人才系列活动,为青年人才搭建素质能力提升和交流沟通的服务平台;二是实行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活动。根据工作实际,修改了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安排,10名市级领导联系20名专家人才,共发放40份《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情况反馈卡》,及时了解掌握联系专家人才的基本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发展项目、落实政策和改善环境;三是兑现人才工作补贴。对照2018和2019年发放人才补贴情况表,每月及时打卡发放两年来新引进人才工作补贴。截止6月底,为新引进的42名“一本”以上人才发放工作补贴45.6万元;四是加大住房保障力度。5月至6月,对现有的93套人才公寓进行了集中年审,进一步清理了人才公寓,严格人才公寓管理。新建的344套人才公寓,目前2、3号楼已完成主体17层施工,1号楼已完成16层施工。
3.创新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由津市职教集团与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常德高职院等学校联合开展五年制中高职贯通教育培养模式,以定向输送的形式,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学生大专毕业经考核合格后按订单培养协议到委培企业入职工作(至少3年);长期稳定地为我市输送本地专业技术人才,缓解我市各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问题。
4.增强文化认同感。持续开展“新津市人”宣传,号召企业广泛参与,届时表彰优秀企业家,纳税大户,开展百优员工评选活动。邀请企业家为公益活动形象大使,举办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论坛,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等,增强来津留津工作者的尊重感、成就感、光荣感、实惠感。
感谢你们对市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提出好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便今后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津市市人民政府
2020年8月21日
承办单位负责人:曾海涛
承办单位联系人:陈林
承办单位联系电话: 42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