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津市市人民政府教育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9号提案的回复

2020-08-03 10:40 信息来源:政府办
字号:【

齐香平等3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收悉,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并经政协津市市委员会同意,本提案由津市市教育局具体承办,现回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津市现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校31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职业教育集团1所(包括职业中专、技工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省电大津市分校),初级中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完全小学11所,村小7所。中小学在校学生15785人,城乡幼儿园43所,在园幼儿4852人。目前全市中小学已经根据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教基一厅函[2015] 36号文件精神,2019 年下发了《津市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明确了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验收时间表。2020 年我市学校已建立心理咨询室,德雅、二小、一小.一中,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嘉山实验小学的心理辅导室建设的非常漂亮、设施设备齐全、心理辅导器械很丰富,其它学校都以建设了心理辅导室,配备了基本设施设备。

目前我市教育系统有专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5人,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19人,其中具各国家级心理资质等级证书人员共17人。各校从2014年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始后,每学期都开展咨询服务,各校平均每学期至少服务10次,2020 年因新冠疫情,平均每月咨询就有10人次,大致分布在5-.9年级及高中阶段。其中主要咨询的内容有学习困惑、考试压力、情绪、青春期、心理抑郁、肺炎等方面的内容,学校并为其建立了咨询台账和档案。当然,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师资力量不充足、学校阵地建设不完备的情况。

二、所做的工作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重点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加强硬件建设。分三批完成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与验收工作,至2020年全部完成。

2.拓宽服务路径。目前,我市农村以乡村少年官、城区以各学校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依托,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健康教育和文体娱乐活动的场所。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是开展心理健康辅导。 学校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出现的面上的心理问题进行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个案则进行个别辅导;二是开展心理展演系列活动。2019年12月月开展心理剧展潢活动,蒋请常德市心理教有协会的专家进行指导和辅导。三是培训心理健康辅导教师。

三、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湘办发212号文件精神,同级财政按年生均10元的基准定额单列经费,支持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咨询室,添置相关设施设备,在硬件建设初步完成的基础上,下一步将抓好管理使用,对环境布置的优化和美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辅导活动的规范和有效等提出新的要求,提高心理辅导室的使用水平。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 面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教师招聘中增加心理健康教师的招聘人数,逐年增加我市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数量。另一方面参加各级培训和校本培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和教研活动,落实分层分级培训制度。一是开展面向全市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的进阶培训,强化对儿童青少年各阶段心理发展特征、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辨别与处理、中小学生心理测量工具使用、个体辅导练习和案例分析、团体辅导方案设计、主题团体练习、个人成长团体体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案例等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二是开展面向新入职中小学教师的岗前心理培训,将心理健康辅导员专业技能培训列入每年的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计划之中,通过培训前置、实践前移,帮助新教师掌握定的心理健康基础理论、个体辅导和团体训练常识,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做好考核评估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与奖惩方案,促使心理健康教育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有效提高我市心理健康教师的持证上岗率。在国家暂停心理咨询师证书考试发放的情况下,聘请心理协会的专家授课,顺利结业的将颁发结业证书。

3.打造心理示范精品课。 在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上、 鼓励心理健康任课教师潜心钻研, 上好每一节心理健康课,打造优质课,推广优质课,培养优秀心理教师,建设骨干教师队伍,以名师优课推动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的提质提速发展。

4.加强家校合作。市教育局积极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关于”协同有人”的相关要求,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通过校园心理广播、宣传栏、网站“心育专栏”、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向家长、学生宣传日常心理保健常识,开展“心理健康月”等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各中小学、幼儿园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活动、家长会,抓住升学季、青春期等关键节点,借助退休教师“红烛”讲师团、家庭教育讲师团、社区教育讲师团等志愿服务力量,每学年为家长举办1-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宣讲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5.唤起全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倡导“健康第一”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模式。学校要充分发挥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主渠道作用,共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格局,努力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养成良好心理习惯。家庭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多参加各种校内外体育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各种宣传媒介和手段,唤起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注,形成全社会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同时,组织心理健康志愿者定期到学校或社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6.进一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立心理辅导室或者社工站,提供公益性学生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指导。要加强与心理专业医院和心理专业机构或者心理健康专业的学生联系,在青少年出现严重心理疾病需要转诊或者专业咨询时,能在第一时间进行科学干预,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提出好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津市市人民政府

2020年8月3日

承办单位负责人:韩宝诚

承办单位联系人:王忠明

承办单位联系电话:422330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