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省、市政务公开工作要求,由津市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咨询处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复议、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支出和收费、其他相关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本年度报告的电子版可在津市市政府网站下载。如对本年度报告有疑问,请联系:津市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4218712。
一、概述
2016年,津市市政务公开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常德市关于政务公开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着力细化工作部署、推进“五公开”,坚持以促进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为重点,不断夯实政务公开工作基础,加强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工作,不断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实效,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健全了政务公开工作机制。一是召开了会议部署。7月21日,我市组织全市46家政务公开责任单位召开了政务公开工作会议,就政务公开相关工作进行集中动员部署,要求各责任单位严格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并强调对政务公开工作严格实行一月一检查、一季一督办,对工作落实不力的严格实行通报、约谈,相关工作情况纳入各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严格进行考核。二是加强了领导考核。我市对照《2016年常德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和《2016常德市政务公开工作考核细则》,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了《2016年津市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津政办函〔2016〕15号)和《2016年津市市政务公开工作考核细则》(津政公开办函〔2016〕1号),明确了相关工作目标、公开重点和考核要求,并将政务公开工作完成情况纳为全市各部门和镇(街道)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强化了督导检查。8月1日至2 日,市政务公开办、市电子政务办、市优化办组成联合督查组,深入各镇、街道办事处、相关单位就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与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座谈、答疑解惑,并就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现场交办指导,确保政务公开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深化了政务公开领域内容。我市将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作为全年的工作重点来抓,明确部门行政首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抓督促,牵头部门加强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着力推进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保障性住房、环境保护、招投标、征地拆迁、价格和收费等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围绕深化改革推进公开方面,我市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各市直部门网站开辟专栏,集中展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方便公众获取和监督;主动作为,开展涉企收费项目清理工作,取消、降低各类收费项目107项,并深入园区企业免费发放《津市市涉企行政事业服务性收费手册》;推进保障性住房、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监管执法信息公开,印发了《关于做好行政处罚决定书网上公布工作的通知》,有序推进“阳光执法”;加强网上政务服务与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组织全市26家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单位,分批进行业务指导,共收件3679条,均全部按时办结。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公开方面。推进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置专栏,将市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市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项目、市生产街棚改区城市基础设施建等设项目信息及时发布,方便群众第一时间了解项目动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透明运行,要求所有涉及公共资源交易的项目必须进场交易,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制订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集体)产权转让、国有建设用地(矿产)使用权出让等四大类项目交易工作流程图;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主动推送功能,通过“津市发布”微信公众号、津市手机报等渠道发布各类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44余期;邀请市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群体参与旁听政府常务会,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政府决策民主化。围绕民生改善推进公开方面。在市委大院门口开辟扶贫帮困信息宣传栏,公布责任状,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在政府门户网政务动态栏适时更新扶贫点村工作推进情况,确保群众看得见、弄得懂、有监督;在集镇、街道等人口聚集区设立如危房改造、低保救助、减灾救灾等宣传栏,图文并茂将政策解读与情况公示摆上台面;及时公开就业供求信息,通过在网站设立企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栏、利用节假日在法治广场举办招聘会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就业信息服务的受众面;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等涉及民本民生领域的信息公开,在街道、社区设置公告公示栏、发放政策宣传单,及时答疑消惑;推进环保领域信息公开,出台并公布《津市市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政府门户网公示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表、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告,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等内容,回应社会关切;推进教育、卫生、食药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全市各中小学全部建立财务收费信息公开制度,各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进院务公开;针对群众关注热点,适时在政府门户网及部门网站及时发布食品安全警示信息。围绕政府建设推进公开方面。建立完善了法律顾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列席政府常务会或政府专题会的制度,扩大公众参与度;将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全部上网公示,方便群众查询知晓;在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保障标准、集镇禁炮、殡仪馆搬迁等重大民生决策事项决策前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有序推进决策公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三公经费”审计监督的通知》、《关于做好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部门按照上级工作安排,做好市财政预算决算信息、部门经费预算决算信息、市“三公经费”信息等情况的公开工作。围绕扩大政务参与加强解读回应方面。在市政府门户网站设置了政策法规专栏,及时将市本级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全部上网公示并进行解读,方便群众查询,政府网站共发布涉及民本民生的各类信息16830条,采用图解的方式解读本级政府常务会议14条,重点解读了市委经济工作会议、2016年津市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各部门单位解读各类政策约32条;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全年,市长热线办共受理各类信访、诉求2314件,其中电话诉求1293 件,市长信箱、市民留言563件,常德市长信箱、市民留言135件,常德市长热线交办件2件,常德社会求助服务热3线454件。各类投诉回复率、办结率均为100%,回访满意率在90%以上。围绕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方面。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5件,其中当面申请1件,网上申请4件,所有申请均已办结。
3.夯实了政务公开基层基础。我市新建的市政务中心已交付使用,共计4层7488平米,共进驻单位32家、部门工作人员 115人、行政办理事项191项、便民服务事项 17项,切实规范了审批行为、提高了审批效率,促进了依法行政;全市4个镇、5个街道均按照大厅式政务中心的要求全部完成了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新建或改建,合并的原灵泉乡、原李家铺乡、原棠华乡也都按照上级要求,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办事,特别是在7月20日召开的常德市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流动现场会上,与会人员实地查看了解了我市新洲镇政务中心服务大厅,对新洲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市39个社区和39个行政村也全部设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设立了村务公开栏,并将工作制度、代办人员、联系电话、服务事项等内容予以上墙公示。
4.强化了政府部门网站建设管理。2016年,我市把网站建设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要日程来抓,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了网站建设管理工作进程。加强了保障。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津市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政府网站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网站建设的基本思路、保证措施和绩效考评内容,将市电子政务办机构升格,先后投入网站建设管理资金150多万元,将政府网站进行升级改造,高标准配置机房、高质量购置设备,为全面推动我市电子政务工作提供了保障。狠抓了网站普查和集约化建设。目前,我市纳入网站普查范围的部门单位共31家。2016年,我市多次组织31家纳入网站普查范围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召开会议,传达国家、省和常德市有关网站普查会议、文件等精神,明确工作重点,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切实有效解决一些部门网站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等问题,通过一级一级抓落实,顺利通过了上级网站抽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的相关要求,坚持“县级政府各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不再单独建设政府网站”原则,按照“统一规范、分步实施、全面整合”思路,有序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工作,目前,共集约化整合网站36家,已全面完成集约化任务。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相关要求,目前,纳入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共有66家部门单位,基本实现了部门、镇应用全覆盖。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6年底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300条,全文电子化率达80%,其中,本年度新增的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45条,按照《条例》中的有关要求,都予以了主动公开。
1.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平台介绍我市基本情况、市领导班子分工情况、政府内设机构及各部门主要职责、负责人、办公地址、联系电话以及部门动态等情况,使群众了解政府职能,知道办什么事该找什么部门、找谁办理。对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都及时进行公开;公开了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公报、人事任免等信息;各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依据;本级政府所辖重大建设项目的情况;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发公共事件等重大事项落实情况。还通过“便民服务”栏目,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用事业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进行了公开,让群众足不出户的就能很好的了解各项政策,了解政府为群众办的各项实事。
2.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情况,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公开外,还充分利用电视、电子显示屏、各单位公开栏、印发各种宣传单(册)等形式公开政府信息。此外,还依托政府网站的技术平台,联合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行商,开通了《津市手机报》,每天定时发送一次,内容包括时政新闻、招商引资、“三农”政策等信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津市市2016年度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55件,其中当面申请5件,传真申请1件,网上申请47件,信函申请2件。
从申请的信息内容来看,大约90%是涉及政策类信息,10%是涉及行政许可类信息,其余是涉及免予公开的信息。
在已经答复的55件申请中:
“同意公开”的52件,占总数的94.5%,主要涉及社会保障、农村合作医疗、教育卫生等民生事项信息。
“申请内容不明确”的2件,占总数的3.7%,主要涉及征地拆迁、规划建设等信息。
“不予公开”的1件,占总数的1.8%,主要涉及信访类依法不予公开的敏感问题信息。
四、政府信息公开咨询处理情况
津市市2016年度共接受市民咨询27000次,其中电话咨询6300次,接待咨询7200次,网上咨询13500次。我市2015年度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访问量为567000次,其中按点击率排序的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依次是:政务动态、政府文件、便民服务、重要材料、人事任免、重要论坛。
五、政府信息公开复议、诉讼情况
2016年度我市没有发生针对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和行政诉讼。
六、政府信息公开支出与收费
1.工作人员情况。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人员,90%左右是各单位办公室工作人员兼职负责,约10%是专职负责;
2.全年没有发生政府信息公开事务实际支出;
3.全年没有发生与诉讼(行政复议、行政申诉)有关的费用支出;
4.全年没有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收费。
七、其他相关工作情况
1.一年来,市政府严格按照《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要求,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成立了政府法律顾问团,建立重大行政决策法律审查机制,政府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升。
2.2016年我市按照省、市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在内容形式上进行了全面创新。政府门户网在原有基础上改版升级,并将行政许可、人事教育、劳动保障、医疗卫生、重要文件、市长信箱等涉及到民生问题的内容都在网站上进行了公开,进一步丰富了公开内容。
3.我市的4个镇政务公开中心全部新(改)建完成并投入使用,政务公开工作逐步有序提高。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与公众的需求还存在一些距离,公开的内容需要进一步细化明了;
2.政务信息公开的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创新和改进,群众查阅的公开形式还不够丰富多样。
下一步改进措施:
1.继续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狠抓各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促进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2.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和内容,及时更新政务公开内容。认真做好公开和免予公开两类政府信息的界定,完善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
3.充分利用电视、微信、网络等信息平台,扩大群众获取政务信息公开面及关注度高的政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