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质量推进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并经政协津市市委员会同意,本提案由津市市教育局具体承办,现回复如下:
近年来,市教育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持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突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第二课堂行动”“童心向党”“清明祭英烈”等活动,注重发挥津市刘家山烈士陵园、津市市红二军团指挥遗址、津市市朱务善纪念馆等革命教育基地的作用,组织开展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实践活动。
根据您的建议,我们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全面加强和创新思政课建设,加强校本教材建设,切实把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纳入课堂、融入课程。同时要紧跟时代发展、紧贴学生思想实际,灵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召开主题班会、主题演讲、宣讲对谈、国旗下讲话、观看爱国主义电影等形式,润物无声的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举办爱国主义教育讲座,邀请老红军、老战士,组织和开展座谈会、报告会、宣传讲座,引导师生牢记历史使命和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是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要树立大网络观念,重视做好网络宣传教育工作,充分津市融媒、教育津城微信等媒体平台的作用,充分发挥各学校校园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电视台、校刊校报等校园媒体的作用,开设“革命传统教育专栏”,“红色论坛”、“红色广播”“红色故事专刊”等,进行生动、具体的图片文字材料宣传,大力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
三是充分发挥基地育人作用。开展“津市市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充分挖掘资源,积极利用津市烈士陵园、朱务善纪念馆、津市博物馆、津市市红二军团革命遗址、津市市贺龙广场等重要场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利用重要传统节庆、重大纪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五四青年节、烈士纪念日、国庆节、“9.30”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日、9.18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五四表彰、参观烈士陵园、网上祭英烈、举办升旗仪式、播放爱国主义影片、慰问老红军、老战士等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四是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效。利用红领巾寻访红色足迹,各中小学校在全市范围内围绕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红色研学路线、参与学生范围以及活动方案正在策划之中,欲通过此次活动,推动研学实践革命教育常态化开展,切实让学生通过探寻红色文化根脉,常思幸福生活不易,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五是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我市各中小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一是在中小学校试点推广国学教育课程。津市一小和津市二小开设《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先秦诸子选读》《唐诗宋词鉴赏》地方课程。还免费为学生提供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国学经典读物。津市职业中专学校还配合《古诗百首赏析》课程建设,重点打造“赏名篇、诵古诗”品牌活动,将书法、武术、歌舞、民乐等融入诵读表演中,以声传情,以形表意,淋漓尽致地诠释出古诗词深邃曼妙的意境,让广大师生经历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二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局每年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利用网络平台以及国学经典诵读、书法、文艺演出、演讲等竞赛评比活动开展教研交流活动,促进国学课程教师的教学交流。三是开齐开足课程。落实课程标准,确保全市中小学道法课、高中思想政治课每周2课时开齐开全,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各学段分别开展每学期1次的全市思品课教师大教研,小学、初中、高中各推出2节思品课改精品课进行全市集体研讨。四是探索推动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学各门学科。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在语文、历史、地理课等学科教学中的有机整合和渗透,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丰富思想道德教育因素,使每一学科、每一堂课都成为德育的阵地和舞台。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提出好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津市市教育局
2023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