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静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特殊教育学校扶持力度的建议》已收悉,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并经政协津市市委员会同意,本提案由津市市教育局具体承办,现回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津市市特殊教育学校现有语训部、聋部、培智部三个部。现有在籍学生123人,其中语训聋儿2名;聋生13名;智障生106名;2022年下期开始负责津市市15名不适宜在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的“送教上门”工作。学校现有在岗教师49名,其中本科学历的46人,大专学历3 人;中小学高级教师10人,中小学一级教师29人,其他职称 10人。
二、所做的工作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部署要求,根据《湖南省特殊教育发展行动提升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要求,我市高度重视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重点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健全机制,压实责任。2022年7月,成立了以津市市教育局局长为组长,津市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为副组长的津市市未成年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明确相关职责,压实各级工作责任,全面加快推进我市残疾人工作。2023年5月,教育局与卫健、民政、残联等部门进行特殊教育发展统筹协调,成立津市市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完善多方联动的特殊教育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根据特殊教育评估认定和康复等工作需要,选择具有智力鉴定资格的医生、实践经验丰富的康复师和专业能力过硬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作为专家,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在科学评估认定、合理安置建议、个别化教育方案制订等方面的作用,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提升我市特殊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2.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学校自筹资金,投入150多万元兴建了多处显示屏、文化墙。筹资100余万元,兴建了多媒体、感统教室。2022年,津市市特殊教育学校新装了12个监控;投资22万整修了学生寝室,学生食堂、教室安装电扇;投资17万多元改扩建了心理咨询室;投资2万安装了足球场防护网;投资1万添置了“门禁”设备。随着湖南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我市落实生均6000元的公用经费及国家规定的特殊教师提高15%的岗位津贴。津市市特殊教育学校联系了社会各界助残,湖南大学、津市市人武部、津市市交警大队、津市电力公司、税务局、党校、涔澹实业有限公司、津市中华学会有限公司、津市政协及津市志愿者协会等纷至沓来助残,市领导带后盾单位联系学校工作落到实处。2023年3月,根据《湖南省辅助器具进校园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对有需求辅助器具的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学生进行全面摸底,通过学校指导、学生需求、家长申请等程序进行申请,实行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全覆盖。目前,我市共有118名残疾学生申报了辅助器具,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全覆盖。
3.普特融合,提升水平。深入贯彻《湖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建设,鼓励在普通中小学建立特教班,探索适应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和探索医教结合模式,提高随班就读质量。施策“一 人一案”,通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形式,确保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以上,建档立卡残疾儿童受教育全覆盖。加大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配备、培训和教研力度,实施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整体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三、下一步打算
1.加快推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根据湖南省《关于做好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将加快推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工作,建立组织机构、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通过教学共研、资源共享、巡回指导、信息互通等方式,指导、服务我市特殊教育发展,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积极参与特殊教育政策的调研论证,协助制订特殊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规划,为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二是开展诊断与评估。对区域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的能力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进行初步筛查和评估,提出初步教育安置建议。有争议的报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裁定。三是加强教育教学指导。指导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普通学校制订学生个别化教育方案,深入学校听课、评课,了解和指导教育教学。定期开展随班就读质量监测与评估,宣传推广先进学校的经验、做法。指导学校根据残疾儿童少年实际,制定适宜的送教方案和康复方案,开展医教、康教结合工作。四是开展教研与培训。开展特殊教育教学研究,组建融合教育教研网络,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研究热点、难点问题,为融合教育提供专业支持。协助开展融合教育教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训以及管理人员培训等,推动特殊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五是强化资源服务。建设特殊教育资源库,包括特殊教育专业书目、康复设备、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优秀教学科研成果、优秀教学和管理案例等,向有需要的学校开放共享。六是做好信息管理。建立本地区特殊学生基本信息库,指导各校建立健全残疾学生个别化教育档案,规范档案管理,定期开展检查。搜集整理本地区特殊教育信息资源,为学校、家长、学生提供辅导、咨询、远程教育等专业支持。
2.加快推进特殊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我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编制、职称评定均为中小学系列,我市会进一步与上级部门进行沟通汇报,按照国家规定编制,配齐配足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制定出独立的特殊教育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加大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配备、培训和教研力度,实施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整体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加快推动我市特殊教育快速发展。
3.加快推进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我市将通过建设普特融合学校、在普通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或设立特教班(部)等方式推进普特融合工作。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结对帮扶共建、集团化融合办学,创设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融合教育环境。探索适应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积极探索科学适宜的孤独症儿童培养方式,逐步建立有需求的残疾学生助教陪读制度。加大力度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根据津市市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职责要求,教育局提供咨询与建议。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特殊教育工作部署,对区域内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教育、康复、教学工作提供专业咨询和科学建议。残疾人联合会做好评估与安置。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的能力和适应学校学习的基本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提出教育安置建议;对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问题提供咨询解答和指导。卫健局开展培训与指导。对承担融合教育、送教上门的普通中小学老师开展教育、康复知识培训和技能指导;为特殊教育科研、康复训练、医学评估与鉴定、师资培训等提供咨询、引导等服务;对特殊儿童家长进行培训和指导。民政局加强沟通与协调。协调处理区域内残疾儿童少年在入学、转学等教育安置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疑难、争议等问题。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提出好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津市市教育局
2023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