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祥、邓淑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落实教育“双减”政策的问题及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并经政协津市市委员会同意,本提案由津市市教育局具体承办,现回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津市市将“双减”工作纳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任务,成立了“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出台了《津市市校外培训机构“整治规范月”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津市市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攻坚行动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我市坚持对校外培训机构从严审批登记,规范培训服务行为,拟定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流程,设立了“双减”工作举报、建议平台,公示了培训机构“白名单”,利用全国校外监管平台开通支付渠道加强了校外培训机构的资金监管,部门联动强化了校外培训机构的常态运营监管。2022年,双减前我市有校外培训机构35家,参与校外培训教师261人,参与校外培训学生3495人;双减后2022年秋季学期统计,我市有校外培训机构23家,参与校外培训教职工126人,参与校外培训学生1285人; 2023年春季学期,我市有校外培训机构28家,参与校外培训教职工145人,参与校外培训学生1250人,从统计数据上分析,我市参与校外培训的学生数呈逐年减少趋势。
二、所做工作
(一)加大宣传。要广泛发动,大力宣传“双减”政策,直面家长对于“双减”新政“不了解、不解放、不放心”等突出问题,在全区开展“大家访”活动,全方位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针对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双减”政策的内涵一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津市市教育局在“双减”政策出台后,立即向社会告知,发放了《津市市落实“双减”政策的八问八答》《津市市教育局关于校外培训致全体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宣传单,各学校利用家长会和微信班级群及时宣传政策,消除家长的顾虑。同时,我市每年都会在寒暑假出台《千名教师大家访活动方案》,建立了“校领导带头、中层示范、班主任或科任老师为主体、全员参与”的家访工作机制,向家长、社会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理念及“双减”、“五项管理”等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内容,全方位构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二)优化服务。课后服务是基于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迟而推出的一项服务。服务时间应充分考虑我市在职职工普遍下班时间,参考周边区县,让课后服务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同步,真正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问题,减轻家长负担。
为不断优化我市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我市根据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暂行办法》(湘教发﹝2021﹞52号)文件精神,
制定了《关于落实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全市所有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与家长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灵活安排;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学校可在和家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三)课后服务要因地制宜。要正视城乡学校差距,研究出台城乡有别的课后服务收费标准,通过财政统筹“提低限高”,对低保、残疾、特困救助供养家庭的贫困生经费财政兜底,给入不敷出的乡村学校适当财政补贴,确保加班教师课时补贴基本公平。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教育部门联合发改、财政等部门制定了津市市中小学课后服务费收费标准,明确了课后服务收费项目:城区一小、二小开设有艺术类每月收取150元,没有参加艺术特长收取每月100元,城区其他小学每月100元;城区初中每月150元;农村小学每月80元,农村初中每月100元。并进一步完善了课后服务保障机制,明确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所需经费,通过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在课后作业辅导的基础上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形成了学科拓展类、艺术类、体育类、社会实践类等约10个素质拓展课供学生选择。同时,我市各学校对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特困供养户(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学生等“五类”对象学生实行免费政策,免收校内课后服务费。
(四)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交流教学管理经验,推动教研成果共享。定期组织专门教学管理团队“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邀请知名的校长、教育家“走进来”开坛设讲,启发办学思路,激活比拼意识。要通过“城市带农村”、“强校带弱校”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办学成果共建共享。
2023年是津市教育提质攻坚年,津市市教育局多措并举,攻坚克难:一是举办津市市推进课堂变革教学评比展示活动,加强《津市市课堂教学五项核心指标(修订版)》分析解读,做好指导反馈,提高教师理解运用能力;二是开展调研课摸底、推门课检查、优质课评选、竞赛课展示、示范课推广,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案例;三是实施“质量攻坚年”十大工程,加强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学科联组教研活动,加强校级探讨沟通;四是组织教研员和学校教学管理校长共30人赴广州参加为期5天的“生本课堂”培训,召开了“生本课堂”改革座谈会,出台了课堂教学改革方案,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郭思乐教授及其团队举办了生本课堂专家讲座、研讨课和示范课观摩,全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五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学科培训。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充分发挥“双减”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协调职能,切实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和家庭教育支出。进一步加强教育局与市监、公安、民政、文旅广体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强化工作联动,依据责任分工,围绕“双减”重点工作,细化举措、强化保障,落实落细校外培训机构安全管理和专项治理各项工作。建立督查机制,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年终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把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全覆盖情况作为衡量“双减”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
二是创新作业管理与课后服务机制,切实提高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实施“质量攻坚年”十大工程,聚焦立德树人、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加强对新高考、新课程、职业教育、作业设计等研究;创新作业管理机制,优化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质量;落实课后服务和五项管理,着力运用“智取新课后”服务平台,实行菜单式“加餐”,多元课程提质课后服务;建立健全师资待遇保障和成本分担机制,推动校内课后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依托“先生夜校”平台,广泛开展“大比武、大培训、大研学”活动,有效赋能教师提质;持续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激发中小学校办学活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继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切实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市教育局联合职能部门采取“日查+夜查”“联检+抽检”等方式开展拉网式巡查检查,进行治理工作“回头看”,严防学科类培训机构隐形变异违规开展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超范围开展学科类培训等问题发生,不断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津市市教育局
2023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