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兵初、马承万、邹炳、汤旭珍、刘奎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耕地恢复整治及后续管理工作的建议》收悉,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并报市人大常委会同意,本建议由市自然资源局承办,现回复如下:
一、上级相关要求
(一)党中央、国家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三年中央1号文件对耕地保护工作均提出明确要求,2021年明确“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2022年提出“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2023年要求“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
(二)省级层面。《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扎实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省委1号文件)指出,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明确利用优先序,强化动态监测,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专项治理。完成恢复耕地56万亩目标任务,巩固抛荒耕地治理成果。
(三)常德市级层面。2022年4月,常德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关于切实做好恢复耕地工作的通知》明确,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切实规范和稳妥推进全市恢复耕地工作,加快补足上轮规划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缺口,按照稳妥有序、先易后难、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群众意愿,明确政策要求,分类审慎处理,稳步开展耕地恢复工作。耕地保护各项考核一票否决;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影响的,依纪依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2023年4月,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明确2023年耕地保护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下达津市今年耕地恢复任务5500亩。
二、津市工作情况
(一)耕地现状。津市现状耕地面积25.25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22.85万亩。调查显示,“二调”到“三调”10年间,津市耕地净减少7.09万亩,其中流向林地4.56万亩,流向园地1.13万亩,流向坑塘湿地1.19万亩,流向其他地类0.21万亩。现状耕地25.25万亩中还有1927.73亩不稳定耕地,如不加以保护和通过逐年整改恢复,则无法守住耕地底线目标,更无法保障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所做工作。一是完成2022年耕地恢复任务。2022年各镇(街)顶住压力,切实履行耕地恢复主体责任,探索不同模式,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开垦费、涉农资金等渠道整合资金,简化程序,全面完成上级交办耕地恢复任务6543亩,完成率130.86%。二是强力推进春苗行动。为确保“良田”变“粮田”,2月17日由杨剑波副市长受市委书记、市长委托主持召开全市“春苗行动”工作部署会,各镇(街)党(工)委书记参加会议。4月初,市政府办督查室与市自然资源局开展专项督查,并印发督查通报。截止5月15日,全市2022年耕地恢复未落实耕种2855.62亩任务,已完成2876.83亩,上报举证率100.7%;三是严格落实田长制。去年市田长办已出台田长制相关文件,明确了各级田长特别是网格田长耕地保护职责和范围,初步形成市、镇、村、网格四级田长责任体系。制作并设立田长制标识牌,公开田长信息,真正接受社会监督。不断加强各级田长巡田巡查,真正使“田长制”变成田长治,让“田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四是切实加强耕地恢复保障。市自然资源局聘请专业技术队伍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原则选定恢复图斑,成立专项督导组,下沉镇、村、网格督导耕地恢复工作,确保标准高、进度快;市财政局按照500元/亩标准对2022年恢复任务完成的地块以镇为单位据实保障;各镇街加大后期管护,借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和田长制,强化恢复耕地后期管护,实现全流程监管。五是全面启动今年恢复任务。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我市在上级交办5500亩任务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今年恢复耕地任务7000亩,其中金鱼岭街道100亩,嘉山街道50亩,新洲镇1350亩,毛里湖镇1800亩,药山镇2300亩,白衣镇1400亩。目前,已将耕地恢复数据,带位置带图斑分解下发至各镇(街)。
(三)突出问题。一是工作任务重。根据有关信息,恢复耕地总体时间可能从2023年开始,到2027年完成;进度将按10%、10%、20%、30%、30%的比例来安排,这就意味着我市6.98万亩恢复任务将按比例在此后五年内全部完成,任务体量和难度将会给下步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二是资金压力大。耕地恢复工作是属于补齐历史“欠账”的刚性任务,因此各级均无项目和资金支持,需整合本地财政资金去落实保障。当前形势下,各涉及恢复耕地任务的镇(街)责任主体,确实面临一定资金压力。三是后期管护难。耕地复耕任务图斑形成的历史原因复杂,时间久远。部分地块通过工程整改恢复耕种条件后,由于位置分散、水系不通等原因,老百姓耕种意愿不强,耕种大户不愿接手,导致后期管护难度较大。加之适龄农业人口外出务工比较普遍,容易出现“边恢复,边抛荒”现象。
三、下步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关系粮食安全和国家命脉。耕地恢复工作是耕地保护的重要举措,关系着守牢耕地底线目标、关系着完成上级交办任务也关系着津市粮食安全整体形势。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底线意识,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服从的高度抓好耕地恢复工作落实,并严格按照9月30日结账日的时间节点完成今年耕地恢复任务。
(二)进一步压实责任。一是压实牵头责任。市自然资源局牵头负责开展耕地恢复技术指导,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按照耕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原则和“进出平衡”要求,“点对点”分解任务到镇(街),明确恢复面积和地块,确保年度内耕地净流入。二是压实配合责任。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粮食作物种植技术指导,参与恢复耕地选址、验收并牵头组织实施地力检测工作;三是压实属地责任。各镇(街)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制定耕地恢复整改“一地一策”方案,对恢复耕地第一时间落实耕种管护,强化全流程监管。四是压实监督责任。市田长办统筹调度,每月按工作进度统计排名。排名情况报四大家主要领导,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提请市纪委监委开展追责问责。深化“田长+检察长”模式,对耕地恢复、审计整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整改不力的单位实施重点监督。通过串联各方,压实责任,积极推动耕地恢复工作提质、提速、提效。
(三)进一步加大宣传。与全市挖掘机师傅签订承诺书,在城区主次干道立柱广告牌设立耕地保护宣传专版,各镇(街)采取广播、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上门宣讲等方式宣传耕地恢复有关政策,做到耕地保护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进一步强化保障。市财政局每年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中计提资金并纳入预算管理,专项用于耕地恢复。目前,由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已初步拟定《耕地保护激励暂行办法》,拟在去年500元/亩耕地恢复专项资金标准上适当提标,方案待市政府研究后迅速实施。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推出好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便今后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津市市自然资源局
2023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