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津市市文旅广体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62号提案的回复

2023-07-10 15:44 信息来源:文旅广体局
字号:【

杨淳委员:

您提出的《创新文化发展方式,满足津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要》收悉。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并经政协津市市委员会同意,本提案由市文旅广体局具体承办,现回复如下:

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市财政从2021年起连续五年每年拨付1000万元经费用于创新文化发展。市文旅广体局制定了年度文化专项资金安排方案,为提档升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活动为载体,发现、招引、培养一批人才,繁荣发展津市文化事业。

一、实施文化创新融合工程

整合津市特色文化要素,采取地方性与国家性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擦亮文化符号、提升文化形象。举办具有津市城市印记的图片展演,创造符合津市实际,贴近群众生活的精品栏目,形成“津”彩文化品牌。

1.津市美景美食文化地图。制作微信小程序,将津市知名乡村旅游景点、红色文化景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址遗迹、文化场所和特色美食店铺等收集后,图文并茂进行展示,让津市美景和特色美食一目了然、一触可达,并组织全网推介。

2.“大美津市”摄影比赛图片展。举办“大美津市”摄影比赛,集中组织摄影家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村镇社区、重点项目工地、校园、景区等生产生活一线采风,同时面向社会征集作品,评选出一批展示津市美好形象的优秀作品,在兰津广场集中展出。

二、突出主题引领,文艺创作有突破

1.基础场馆有进展。新增镇街部门图书馆分馆2家,新建“车赢城市书房”1家,已对外开放。红二军团指挥部旧址陈列馆成功申报并列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党史教育基地。朱务善生平事迹陈列展已完成并对外开放。公共场馆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汇集了信息、空间、文化等资源,满足人们需求的公共文化空间,并通过新技术应用确保场馆服务的连续性、自助性、多元化,形成城区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让文化发展连点成片,让群众更方便地享受文化之美。

2.文艺作品创作有突破。荆河小戏作品《兰江渡》入围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决赛,获第八届常德市原创文艺奖,大鼓曲艺《乾隆吃鸡》、《好人好报》等作品入围2022年常德市曲艺、小戏小品创作笔会。同时还创作了音诗画《智造未来》、小品《重新规划》、歌词《关山村梨花开满树》《日子越过越有味》等一系列原创文化文艺作品。

3.举办首届原创文艺奖评奖活动。出台《“津市原创文艺奖”奖励办法》,成立评审委员会,开展文化精品成果评选。

三、实施文化惠民共享工程

1.“兔跃津城 喜闹元宵”主题文化活动。在兰津流芳广场举办“兔跃津城 喜闹元宵”主题文化活动。通过“最炫津市风”非遗文化巡游、民俗展演、乐猜灯谜,美食品鉴、网红打卡等活动喜闹元宵,展示传统文化风采。

2.“中秋之夜”诗歌音乐会。拟于9月28日晚在兰津广场开展“中秋之夜”诗歌音乐会主题活动,分三个篇章诉说津市故事,表达对未来的期望。

3.惠民活动有影响。2022年全市累计组织“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培训讲座等各类文化教育活动211场次,累计服务人数达19.91万人次。市文化馆、图书馆联合镇街志愿者协会针对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开展的“留下希望、快乐成长”留守儿童暑期才艺培训班和“爱心汇聚、书香浸童年”关爱留守儿童阅读等活动,受到家长和市民们广泛点赞好评。

四、下步工作安排

1.促提档升级,推进文化惠民触手可及。进一步抓好数字文化馆平台建设、红二军团指挥部陈列馆旧址展陈智慧数字化建设;用活车胤·城市书房,新建105街区城市“书吧”,开展系列读书活动,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设免费艺术课堂,打造便民文化服务“10分钟”生活圈。

2.促品牌打造,推进精神文化富裕富足。提亮“欢乐津城”、“活动津城”、“书香津城”等活动品牌,继续开展“湖湘文化进万家”、“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演出;开展孟姜女文化旅游艺术节、清廉文化“三推三进”、“书香致远伴成长”等系列文化活动。

3.实施文化人才培育工程,扶持民间文化体育团体。对纳入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体育团体协会,根据活动开展情况,按照相关管理办法,给予一定的奖励扶持。

感谢您对我市文旅发展的关注,以上回复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及时联系我们。真诚的期待您继续关注我市文旅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津市文旅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津市市文旅广体局

2023年7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