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提案》已收悉,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并经政协津市市委员会同意,本提案由津市市教育局具体承办,现回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津市市校外供餐学校共5所,其中中学1所、小学4所(不含双济)(不含校中园3所),就餐学生共5479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9.54%。学校自营食堂44所,其中高中3所、中学6所、小学7所、幼儿园2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占在校生总数的70.46%。
二、所做的工作
1.签订承诺,夯实责任。按照《常德市中小学学生食堂管理实施细则》要求,每学年初供餐学校与常德市鼎城区汉和食品有限公司津市分公司签订《津市市学校集约化供餐协议》,明确双方权益和责任,对供餐标准、协议期限、卫生与质量、利润空间、违约处罚、满意度测评与退出机制等载明实质性条款。进一步夯实了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学校日常监督责任。
2.科学部署,精准施策。针对学校集体配餐食品安全的特点和主要问题,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学校集约化供餐工作,出台《津市市学校集约化供餐食品安全责任制度》,明确了学校集中供餐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及监管责任,形成了“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属地监督、社会参与”监管机制。目前,全市各学校及集约化供餐单位均配备了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管理员,实施“日排查、周管控、月调度”,彻底排查食品安全隐患,有效防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3.共建共治,多方联动。市政府将集约化供餐单位列入重点监督单位,安排专人专管,并增加日常监管、监督抽检、业务培训频次,对其实施全流程控制、超常规监管。充分发挥各校家委会作用,开展家长开放日、就餐服务满意度测评,让师生家长代表参与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管理和监督,共同促进企业改进供餐质量。每学期都会联合市监、卫健、城管、文旅等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四不两直”的形式对校内食品以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专题整治行动,特别是“三高”、“三无”等违规食品明确行文规定严禁售卖,发现一处严查一处,以此来确保校内外师生安全。
4.保证品质,满足需求。科学合理安排好日菜谱、周菜谱、带量食谱等,主食、辅食、青菜、水果要均衡搭配,不断变换花样,使学生有新鲜感。与此同时学校针对学生开展调查对食堂饭菜的数量、质量、环境卫生、服务等方面每月都要进行满意度测评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核,以便进一步改善。
三、下一步打算
1.各学校需要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的落实,从校园长、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到食堂从业人员都承担起安全管理责任,着力形成人人头上有责任,时时处处有人抓、有人管的工作格局,自觉履行职责,执行规章制度,规范日常管理,有序开展食品安全工作。
2.持续开展中小学食堂问题专项整治,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食品卫生质量进一步提升。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承担教育和日常管理责任。深入开展隐患清零行动。依托教育安全管理平台严格落实“一单四制”管理,确保 100%按期整改到位。
3.严格对照各类标准规范,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切实承担起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增强做好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规范各类台账管理,强化安全领导机构和食品安全工作管理机构,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专职食品安全员,并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明确管理职责。管理责任要从索证、采购、贮存、加工、销售、留样、消毒等各个环节进行落实。坚决禁止到无证摊点购买食品原料和私自购买、屠杀未经检疫的猪、牛、羊肉等。对学校食堂主要原料实行定点采购,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食品知识宣传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常抓不懈,把食品安全教育纳入了学校的常规教育。强化食品从业人员培训,食堂、商店、饮用水、饮用奶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开展集中培训,并将食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线上培训落实在平时。各学校要提高严格落实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培训、考核等措施来促使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提升。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提出好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津市市教育局
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