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津市市教育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30号提案的回复

2024-06-26 17:34 信息来源:教育局
字号:【

李厉委员:

您提出的《加强法治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收悉,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并经政协津市市委员会同意,本提案由津市市教育局具体承办,现回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下,充分发挥教育部门职能作用,全面落实学校教育法定职责,积极参与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完善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方式,采取有力举措,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二、所做工作

网格式保障,让法治教育落到实处。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精神和规定,制发了《津市市教育系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案》《津市市教育系统全面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开展防范性侵学生教育活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的通知》《津市市教育局“利剑护蕾·雷霆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六大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对我市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

浸润式渗透,让法治教育无处不在。为推进法治教育走深走实,教育系统多措并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一是法治副校长全覆盖,按标准配备21名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保证每季度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开展一次法治教育专题课,切实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增设法治课程,全市17所中小学把法治教育列入必修课,每个星期至少开展两节法治教育课,让学生在课堂上知法懂法。三是科学制定工作要点,每年初制定《平安校园建设工作要点》,确定一月一序列、一月一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周、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际禁毒日、全国法治宣传日等重要节日进行法治宣讲。四是多形式宣教,通过参观禁毒示范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法院旁听案件审理、模拟法庭、观看警示片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活动。

品牌式推进,让孩子心灵健康成长。近年来,市政府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力推进学校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市共配备心理辅导室18个,心理健康发展中心3个,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22名,持有国家级心理咨询证书11人,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学科联组活动、心理课程、个案辅导、团体辅导等形式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校园广播、公众号为辅助工具,建立心灵广播站、睡前小故事、5.25心育节、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深层次渗透。以校园心理剧展演、下校督导等形式为督查机制抓活动创新与落实,组织全市中小学开展“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心理健康主题教育“七个一”活动,全力打造我市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效应。

合作式育人,让家校教育更加完整。为了更好地让家校共育协同育人,我们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渠道,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等方式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制定共同的教育目标,明确培养方向,使孩子的成长有明确的导向;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引导家长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通过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等,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调整孩子的教育方案;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三、下一步打算

1.加强部门联动,多层次普及法律知识。充分发挥政法部门力量,通过重要节点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讲解未成年人犯罪、防性侵、防校园欺凌等多方面内容,从贴近学校师生的法律案例和社会热点事件切入,以案说法。

2.创新教学形式,多方式开展法治教育。通过积极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加大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模拟法庭、知识竞赛、情景剧展演、应急演练多种形式,普及法治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3.强化师资力量,多维度提升法治素养。组织教师开展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法规政策、学校管理法规等方面的法制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法治水平,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并履行法律职责

4.加强文化建设,多途径提升文化氛围。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站、学校公众号等多种媒介,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营造全体师生守法意识、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的浓厚氛围。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好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便今后政府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津市市教育局

2024年6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