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周强、向阳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立我市防旱抗旱长效机制的建议》已收悉,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并经政协津市市委员会同意,本提案由市水利局具体承办,现回复如下:
津市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一半山区、一半湖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导致我市呈雨季有涝、夏季有旱、旱涝急转的局面。为积极应对防涝防旱局面,我市共建成水库28座、堰塘8466口、纯灌机埠324处338台10339千瓦等蓄水、提水抗旱设施,保障农业灌溉用水,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我市历来高度重视防旱抗旱工作,每年市财政下拨200万元防汛抗旱专项资金中,有三分之一用于解决抗旱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问题。同时,水利部门积极向上对接,充分争取资金对防旱抗旱设施进行维修改造,近几年来,争取上级资金3000多万元,对朱亮桥灌区、七星山灌区等抗旱设施实施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大大改善了农田灌溉的用水条件,解决了一批“干旱死角”问题。去年9月份,我们邀请水利专家对我市防旱抗旱形势进行充分分析与论证,并规划在新洲、毛里湖镇境内新建两处大型提水泵站,利用澧水外河水源向毛里湖湖补水,解决干旱季节缺水少水的问题,目前正在进行实施方案的编制。
为建立防旱抗旱长效机制,用小量资金的管护解决大量资金的建设,我们正在研究将全市堤防、水库、大中型及骨干泵站、主干渠等管护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年中、年末考核制度,使水利设施管护常态化、规范化。今年3月27日,湖南省召开备汛暨防汛动员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湖南省将在6月份出台水利设施管护办法,只要有了政策支持,我市防旱抗旱长效机制将进一步完善。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好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便今后政府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津市市水利局
202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