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书芳、肖洪斌、王淑英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振兴车间的建议》收悉,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并报市人大常委会同意,本建议由市农业农村局具体承办,现回复如下:
近年来,津市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累计建成乡村振兴车间25家,吸纳农民群众就业1117人,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52万元,助力全市全面完成年度“薄弱村”消薄任务1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居占比达到60%。
一、主要做法
1.大力引进企业。主动对接优质企业,瞄准互惠性、技术含量适中的企业,积极与江西省共青城多个手工制造业公司、广州美豪服饰有限公司进行对接,促成共青城5家企业与我市5个镇街签订就业帮扶车间建设意向合作协议、广州美豪服饰有限公司与我市乡村振兴产业园签订生产加工合同,每年订单不少于200万套(件),产值可达2亿元。
2.拜乡贤找能人。积极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努力让乡土情节和反哺情怀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我们协同镇街和村居全面梳理乡贤能人,建立对接联系清单,逐一沟通联系,对有实力、有意愿支援家乡建设发展的乡贤能人,带队登门拜访,把家乡的发展现状、老乡的期盼和乡村振兴车间的规划讲清楚、说明白,始终以最大的诚意争取乡贤的支持与加入,借助乡贤的力量发展壮大乡村振兴车间。
3.盘活闲置资源。认真梳理村居闲置资产,如撤并停办的学校、合乡并村后闲置的村部、水利设施等资产的建设用地、建筑物及附属设施,按照“集体所有,有偿经营、符合生产”的原则进行甄别比选,第一时间改造成乡村振兴车间,让村集体通过参股经营、联合开发、租赁等方式持续增收。
4.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出台土地、税收奖补、就业稳岗、技能培训等专项扶持政策。根据《中共常德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车间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通知》(常委乡振组发﹝2021﹞1号)文件精神,我市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车间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通知》(津委乡振组发﹝2021﹞1号)、《关于开展就业帮扶载体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的通知》等文件,从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建设要求、扶持政策、补贴资金申报拨付程序等方面对我市乡村振兴车间建设相关事宜给予明确,保证了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以技能培训和促进就业为抓手,紧盯市场需要、群众需求、发展需要,出台《津市市“一户一技能”就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持续在各镇街组织开展脱贫劳动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使脱贫劳动力逐渐掌握一技之长,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目标,帮助脱贫劳动力更精准地实现就业,目前已为923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5.加强资金扶持。在衔接资金的使用上加大对振兴车间的扶持力度,2022年至今投入842万对振兴车间厂房建设、设备购置、稳岗就业等方面进行补贴。鼓励并支持镇街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发掘本地资源优势,把握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经济向内地转移机遇,积极引进代加工“微车间”,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加工产业。
6.强化宣传发动。农村群众进工厂最担心的是背井离乡难顾家、时间固定不自由、技术不好挣钱少。我们坚持提前宣传发动、做好思想动员,由镇村组织群众代表前往企业总部和外地示范点考察参观,还在公开乡村振兴车间的具体岗位要求、上下班情况、计酬方式标准等内容基础上,聘请法律顾问把关就业合同,并承诺有疑虑找政府解决。目前,全市乡村振兴车间全部兑现承诺,710名就业群众吃下定心丸,实现就业、顾家、致富三不误。
7.优化运行环境。入驻村居的乡村振兴车间全部比照园区落户企业标准,实行车间内的生产运行等事务企业自主办,车间外办证许可等事务镇村办。在企业开办、规划建设、消防验收等方面,按照“一件事一次办”和政务下沉“六个一”要求,全部开辟绿色通道、一条龙服务完成。在社会治安、信访稳定等方面,除加装监控设备、纳入“天网”工程进行物防技防外,镇村还组织巡防队、志愿者等人防队伍加强巡逻管控,确保车间安心生产、企业安全运行。
二、下步工作打算
乡村振兴车间的生命力在于扎根本土、贴近市场、顺应需求,只有把一二三产融合起来,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津市坚持把发挥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对接市内市外两个市场作为做强乡村振兴车间的有效途径,让村集体经济收入源源不断。在白衣镇,引导群众栽种优质藠果3万亩,统筹资金联合兴办藠果洗果乡村振兴车间,引进台资企业台龙食品投资1亿元,在集镇建成了2万平方米的藠果初加工乡村振兴车间,在园区建成了年产能达2万吨、就业达200人的深加工生产线,藠果相关产品近售湘西北、远销东北亚,总产值达3亿元,白衣镇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的50%以上来自藠果产业。
下一步,我市将大力推广白衣藠果成功经验,着力推动湖南省南北特食品有限公司鹌鹑养殖示范基地项目落地生根。该项目计划投入资金1000万元,建成后,养殖规模达100万羽,能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另外,积极探索毛里湖水产养殖与工业园食品企业的合作,引导、鼓励、支持资本下乡。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好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便于我们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津市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