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新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提高教师的工作幸福感的建议》收悉,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并报市人大常委会同意,本建议由津市市教育局具体承办,现回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教师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通过深入了解教师压力来源和影响,采取有效措施,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进而提升教育质量。
二、所做的工作
为及时、科学识别和发现心理高危教师,加强情况分析研判,防止中小学教师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切实保障广大教师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组织开展了全市教师心理健康普测工作,从普测数据来看,部分老师工作压力加大,职业倦怠明显;人际范围非常有限,相互沟通交流较少;一些教师可能会出现以抱怨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事情,情绪容易低落,获得幸福感体验不足;拒绝尝试新的事物,容易产生躺平的想法,以被动态度对待生活。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给予教师关心关爱,营造心理健康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优化学校的管理体系,关注教师的工作需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保障,对优秀教师们的辛勤工作给予鼓励与肯定。在学校完善教师心理健康管理体系,通过培训、研讨等方式,帮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识别心理压力的来源,学会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的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通过党建和工会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效引导教师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每年进行一次教师心理健康普测工作,及时发现教师群体中的问题导向,为政府人事工作部门和工会提供具体有效的工作方向,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帮助。
2.建立良好职业心态,从自身层面进行调节。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设定合理的职业期待,对自身能力有清楚认知,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少抱怨,少给他人带来负面情绪。同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提升自身,工作能力跟上了,会大大降低对工作的紧张感。
3.落实教师减负工作,社会事务不进校园。各类检查是造成教师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可通过简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任务从而达到不做重复、冗杂工作,切实减少教师工作量。优化教师评价机制,减轻师生升学压力,鼓励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坚决禁止不必要的社会事务进校园,减少其他各方面事务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干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学校安心、静心办学,让教师用心、专心教学。
4.社会家庭共同发力,家校社协同办好教育。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明确三方职责,各司其职,让培养学生这件事不仅仅成为学校单方面的工作与任务,社会和家庭调整对教师的要求和期待,尊重教师,让教师真正回归教育教学本位。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津市市人民政府
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