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津市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市人大十八届五次会议第12号建议的回复

2025-09-05 09:50 信息来源:政府办
字号:【

陈文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减少我市与教学无关事务进校园的建议》收悉,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并经市人大常委会同意,本建议由津市市教育局具体承办,现回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常德市关于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决策部署,以清单管理、流程优化、监督问效为抓手,持续清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务,着力营造宁静的教育教学环境。2025年,我市结合实际制定《津市市级层面中小学校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白名单》,较2024年事项数量减少48%,切实减轻了学校和教师负担。

二、所做的工作

1.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明确事务准入标准。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作为重点任务,2024年12月专题会议明确要求减少费用摊派和非教学干扰,为学校专注教学提供保障。参照《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制定社会事务进校园准入标准,严格界定5类可进校园事项(如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党委政府部署的安全维稳工作等),从源头杜绝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任务随意入校。2025年通过两轮意见征集,拟定市级白名单5类16项,较2024年减少48%,实现“逐年只减不增”。

2.实施清单动态管理,规范审批流程。严格执行湖南省无扰督查系统赋码管理要求,所有进校园事务需提前15天通过系统报备方案,经教育局审核生成二维码后实施,严禁“无码进校”。2025年市级白名单较省级减少23.8%、较常德市级减少25%,通过整合同类事项(如将法治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项活动统筹实施),严控活动频次和时长,避免多头布置、重复检查。同时建立“白名单”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学校反馈及时剔除低效事项,提升管理精准度。

3.强化监督与教师关怀,提升减负实效。在市一中、德雅中学等3所学校设立监测点,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动态跟踪事务进校园情况,2025年防汛、植树造林等非教育事项均未摊派至学校。依托教师负担码上报平台、监督举报电话(4223308)畅通反馈渠道,对违规事项及时督办整改。同时,由教育局归口统筹,会同相关部门科学安排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整合同类事项,严控活动范围和时长,严禁向教师摊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有效减少“痕迹主义”干扰,让教师专注教学,营造安心育人的教育生态。

三、下一步打算

1.深化系统管理与机制创新,规范事务准入流程。严格落实湖南省无扰督查系统“赋码管理”要求,所有社会事务进校园前需通过系统提交具体方案,经教育部门审核通过后生成二维码方可实施,确保事前报备、事中留痕、事后可溯。同步健全动态调整机制,每季度收集学校反馈意见,对与教育教学关联度低、实施效果差的事项及时剔除,持续优化准入流程。

2.强化部门联动,优化事项清单。联合公安、市监、卫健等部门,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动态调整白名单,重点整合重复事项、精简低效活动与留痕问题。

2.强化部门协同与事项整合,提升教育服务实效。建立与部门联动会商机制,针对法治教育、安全教育等同类事项制定联合实施方案,避免多头布置。探讨由部门单位统一提供视频、教材等素材,学校自主融入课后服务或校本课程,减少集中组织频次,确保活动内容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3.完善督导评估与教师关怀体系,巩固减负成效。将白名单落实情况纳入教育督导“必查项”,通过教师负担码上报平台、匿名问卷调查等方式常态化监测,对违规摊派任务的单位严肃通报问责。持续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建立“减负成效”与教师评优评先挂钩制度,让教师安心从教、舒心育人。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提出好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便于我们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津市市人民政府

2025年9月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