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泽群、胡忠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无霸凌校园环境的建议》收悉,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并报市人大常委会同意,本建议由津市市教育局具体承办,现回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聚焦制度保障,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为切实保障津市市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有效预防欺凌及极端事件的发生,市领导专题调度津市市校园安全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重点工作任务,制定《津市市校园“四防”工作管理制度》,进一步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聚焦法治教育,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为推进法治教育走深走实,教育系统多措并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一是法治副校长全覆盖,按标准配备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保证每季度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开展一次法治教育专题课,切实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增设法治课程,全市17所中小学把法治教育列入必修课,每个星期至少开展两节法治教育课,让学生在课堂上知法懂法。三是多形式宣教,通过参加旁听庭审、观看警示片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活动。
3.聚焦排查整治,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矛盾纠纷排查网络,班主任、任课教师每日关注学生动态,及时上报潜在矛盾,重点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家庭矛盾、校园欺凌等易引发纠纷的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对排查发现的苗头迹象或隐患点,学校建立台账,制定问题清单,研判风险等级,分类施策化解。对存在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由公安机关、学校、家庭签订三方监管协议,送专门教育学校实施行为矫正。
二、下一步打算
1.健全工作制度。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包括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的设置规定和运行机制,相关岗位教职工的职责,学生欺凌治理工作教育培训和预防预警机制,学生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学生欺凌事件报告、处理及干预流程等学校内部治安保卫制度;以及对实施欺凌学生教育惩戒等具体规定,有效推进工作落实。
2.专题培训教育。每学期组织教职员工开展防治学生欺凌专题培训和学习,准确识别、及时干预、正确处理学生间矛盾冲突。每学期对全体学生开展针对性的防范欺凌专题教育,提高学生防欺凌能力,强化法律边界意识和行为底线。组织开展家长培训,帮助家长了解防治欺凌知识,增强法治意识,落实监护责任。对实施欺凌学生和被欺凌学生监护人开展针对性家庭教育指导。
3.关注重点群体。重点关注留守儿童、流动儿童、隐性辍学和因身体条件、家庭背景或学习成绩等原因处于弱势或者特殊地位的学生,及时掌握其生活状态、心理状况,加强日常关爱帮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干预,对可能存在欺凌或被欺凌情形的及时向学校报告。教育引导学生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预防和干预学生沉迷网络。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切实做到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
4.及时主动发现。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防治学生欺凌专项调查,对学校是否存在欺凌情形进行评估。加强师生沟通和家校联系,对可能的欺凌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公布学校欺凌防治电话、邮箱和法治副校长、分管安全工作校领导电话,科学设置举报信箱,探索运用技术手段加强校园重点场所巡查,及时发现欺凌事件苗头迹象。
5.建立专项台账。对学生欺凌工作加强台账管理,建立学生欺凌案事件处置档案,对认定为学生欺凌的案事件,要纳入“一案一档”管理,详细记录涉事学生信息及案事件起因、经过、造成后果和调查处置过程、处理结果等。
6.分类教育惩戒。对实施欺凌学生,学校依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予以相应处理,要求家长进行教育管教,并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干预。对屡教不改或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学校应向教育部门提出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将实施欺凌学生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
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周不少于0.5课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干预和跟踪辅导。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提出好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便于我们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津市市人民政府
2025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