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津市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市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48号建议的回复

2025-09-05 09:55 信息来源:政府办
字号:【


罗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建议》收悉,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并报市人大常委会同意,本建议由津市市教育局具体承办,现回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聚焦制度保障,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今年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兴勇就校园安防建设工作下校检查。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易榕,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徐南林分别组织召开了全市校园安全工作会议、津市市校园安全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调度会、全市预防中小学生溺水暨学生安全工作等会议,专题部署未成年人保护重点工作,全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切实保障津市市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有效预防溺水、性侵、欺凌及极端事件(简称“四防”)的发生,市教育局制定了《津市市校园“四防”工作管理制度》。

2.聚焦法治教育,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为推进法治教育走深走实,教育系统多措并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一是法治副校长全覆盖,按标准配备24名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保证每季度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开展一次法治教育专题课,切实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增设法治课程,全市17所中小学把法治教育列入必修课,每个星期至少开展两节法治教育课,让学生在课堂上知法懂法。三是多形式宣教,通过参观禁毒示范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模拟法庭、观看警示片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活动。

3.聚焦重点环节,全力维护师生生命安全。强力推进“利剑护蕾·雷霆行动”,扎实开展防性侵学生“六个一”教育活动,对全市984名重点保护对象建立“四长”联动包保机制,开展关爱帮扶,形成保护合力。开展预防溺水“十个一”警示教育活动,宣传学生防溺水“七不两会”,发放《关于预防学生溺水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信》17000余份,督促提醒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切实履行安全教育和监管责任。联合蓝天救援队开展防溺水演练活动10余次,切实提升防溺水安全意识与急救技能。以建立“无毒学校”为目标,全面落实毒品预防教育“五个一”活动,每年组织师生参观禁毒教育基地、禁毒知识长廊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开展“防范青少年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主题征文,上报作品10篇,进一步巩固了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成果。加强重点领域矛盾化解,对校园欺凌问题零容忍,特别是今年“网传津市一学生遭校园霸凌”事件,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分管教育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带领市公安局、市委网信办、市教育局及相关学校,专题研究处理,对8名未成年学生送往常德市新安学校进行矫治教育,做到了应送尽送。

4.聚焦心理健康,共筑青春心灵防线。近年来,全市共投入近400万元,建成中小学校标准化心理辅导室18个,心理健康发展中心3个,实现了心理辅导室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覆盖。全市每年组织开展2次中小学心理普查工作,全面对师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家庭教养方式实施了测评和调查,全年获益人次达2万余人,用数据监测师生心理健康状态,全面预防师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各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室全面开放,公布个案咨询预约时间以及热线电话,全市中小学个案辅导共计343例。2024年12月,常德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暨家庭教育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展现了津市心理健康工作成效。2025年5月,《守护“心”世界—津市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纪实》被“湖南教育”头版头条和《卷首语》推介。

5.聚焦综合治理,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市教育局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每学期对全市教职员工和接触未年人的临聘人员进行定期审查,2025年春季学期,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280余人开展从业查询,坚决杜绝不合格人员或有犯罪前科的人员进入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工作。严格24小时值班值守规定,校园巡查和校园封闭式管理,对校外人员进入校园从严管理,严防无关人员进入校园。从严女生宿舍管理,对所有女生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对照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强化纪律约束和日常监管,规范教职工与学生交往行为。加大安防设备投入,“11·19”事件以来,全市各中小学校配备硬质隔离栏331.5米、隔离墩427个、安保八件套69套、阻车器47套,对教学楼走廊、教师宿舍出入口、学生宿舍出入口、厕所附近等重点部位增装监控摄像头,视频录像保存期限达90天。今年春季开学和三考工作前,联合镇街及相关部门开展2次校园周边治安隐患排查,对校园周边网吧、娱乐场所、小旅馆、无证摊贩、非法出版物、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隐患排查整治。以学校幼儿园为单位组建“护校联防队”“警校家”护学岗,全力保障未成年人安全。

二、下一步打算

1.同心协力,落实各方教育监护责任。夯实家庭教育责任。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引导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建立家长委员会,落实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制度。健全学校教育机制。学校、幼儿园建立健全以校长、园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制度。强化安全教育、生命健康教育、防溺水、防性侵和防欺凌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生命观。强化法定监护责任。政法、民政等部门建立完善辍学、留守、困境、流动、残疾、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以及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重点对象台账,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教育引导、合理管教等法定监护责任。

2.履职尽责,全力守护校园安全稳定。着力构建“人防为保障、物防为基础、技防为手段”的三防体系,筑牢校园安全根基。突出防范重点,持续抓好校车安全运营、消防隐患排查整治、预防溺水、预防性侵害、防范校园欺凌、食品安全保障等工作,全方位构建校园安全工作新格局。优化社会心理服务,联合卫健部门加强心理专科门诊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机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标准规范并加强综合监管。协同搭建社区心理服务平台,支持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积极打造校园网络,明晰“学校、班级、个人”三级架构,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研判机制,定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潜在风险。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各校园制定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师德师风问题查摆活动,组织教职员工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充分利用教师会、警示教育等形式,持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的学习教育。

3.综合治理,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联合公安、市监、文旅等部门,加大对校园周边出租房屋、网吧、游戏厅、小商店、酒店等重点场所的清理整治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清除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色情、暴力等不良因素。进一步健全“护学岗”机制,组织公安民警、警务辅助人员、学校保卫人员、教职员工和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护学工作,维护校园周边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提出好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便于我们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津市市人民政府

2025年9月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