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真的会“传染”!一人得病全家“危险”
——糖尿病知识科普
有些朋友可能会发现,家属中有一个患有糖尿病,其他成员患上糖尿病的机率也较高,于是“糖尿病会不会传染”成为一直以来的热门话题。研究证明,配偶之间一些相同的生活方式会影响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那么糖尿病是怎么“传染”的呢?
一、Ⅱ型糖尿病二大病因:遗传与环境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糖尿病易感性,如果父母有一方患糖尿病,后代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1倍;如果父母双方都患糖尿病,后代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更为明显;如果兄弟姐妹中有人患糖尿病,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约2倍。因此,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家族聚集倾向中起关键作用。与遗传因素相比,环境因素,如肥胖、体力活动、饮食习惯、性格特征等,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两大原因,致糖尿病具“传染性”。夫妻之间糖尿病的“传染性”,可能的原因至少有2种。①“门当户对”即在选择配偶时,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身家庭背景、教育水平、经济地位、生活习惯等比较接近的另一半。②“夫唱妇随”。即夫妻双方在长期共同生活之后形成了共同的生活行为和习惯。无论是“门当户对”还是“夫唱妇随”,都体现了配偶之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暴露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夫妻罹患代谢病风险高度相关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建立家族性良好的生活习惯,家族中有慢性病的发生,尤其是直系亲属,那么就需要更加远离导致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不吸烟、少喝酒、不要吃过于油腻或甜的食物等,加强身体锻炼等,以降低得慢性病的可能性,减少遗传易感性的作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合理饮食、积极运动,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如果真的要说糖尿病有"传染性",那就是具有传染性的生活习惯!
二、家有糖尿病人怎么办
糖友自身的管理很重要,作为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家人也需要一起努力。监督和关爱并重,这样,糖友和家人才能乐观开朗地享受生活。①“监督”Ta的用药和体检。督促Ta每天定时定量服药,不能根据自我感觉减量或者停药。保证每天自测血糖4~5次,如果本身血糖不稳定还需要增加监测次数。提醒家里这位糖友半年一次到医院检查各种相关项目:糖化血红蛋白、眼底、心肺功能、尿常规、血脂、电解质等。②“监督”Ta的饮食。饮食以营养全面为原则,种类要多,少油少盐为佳。糖友总会有嘴馋的时候,不用过于压制,适量少吃点,只要控制食物的总量就好了,吃了甜食,要减少相应的主食。③“监督”Ta的运动。根据家里这位糖友的工作和生活作息,合理安排运动项目,保持一定的规律和强度,陪同Ta一起坚持运动。为防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低血糖,还要帮Ta带上含糖量高的食物,运动一段时间后,少吃一口。④“监督”Ta的起居与情绪。多留意Ta的起居,提醒Ta保持健康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合理安排睡眠;适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多体察他的情绪。带动并一起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让其不过分关注自己的病情;作为家人,也需要通过专业的渠道学习糖尿病的知识,过滤掉一些错误的、负面的因素,消解Ta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
会不会被“传染”糖尿病,主要还是看我们自己的选择和意志。你可以带动家里人,一起提前对坏习惯说“不”,拒绝糖尿病进入你的家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