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内容
留言情况 | |||
---|---|---|---|
标题 | 津市的农业发展该何去何从? | ||
留言人 | 游客 | 留言日期 | 2016-05-10 |
信件状态 | 已办理 | ||
留言内容 |
津市农村份额小,农业规模优势不明显,产业特色发挥不够充分,推广体系中专技人员来源不畅、难引进、难留住,请问刘局长如何解决? |
回复情况 | |||
---|---|---|---|
回复单位 | 津市市长热线办 | 办结日期 | 2016-05-18 |
回复内容 | 游客(网友): 您好!津市现有总耕地面积24.4万亩,其中水田21.82万亩,旱地2.58万亩。近年来,津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巩固粮棉油等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正加力培育生猪、食用菌、肉兔、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但由于津市的地域面积不大、农业份额较小,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人才引进等方面确实存在较大的瓶颈和困难。 为解决以上问题,推动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作了以下努力: 1、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津市每年产农作物秸秆18吨,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实现津市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首选。目前,全市食用菌规模化生产企业已有2家,食用菌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7家,2015年,全市食用菌产值近7000万元。市委政府已将发展食用菌产业列入了“十三五”发展规划,市政府每年拿出了100万元的产业引导资金,我们也将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相关项目,力争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津市农业产业的亮点、农村经济的兴奋点和农民增收的支撑点。 2、大力培育高端农产品。主要是利用现有耕地,大力发展科技含量和经济价值“双高”的农产品。目前,我市已成型的高端农产品有:宏硕生态园的有机枇杷,市场价20元/公斤;润农公司获有机产品认证的山茶油,市场价80元/公斤,年产量2000吨;蚕桑制种及蚕丝产品,每亩桑园可创收2万元。下段,主要围绕藠果、食用菌、水果等农产品,创建一批有机产品生产基地。 3、加强津市特色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为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大力推进了“互联网+”、“农超对接”等农产品营销模式。目前,我市食用菌、有机枇杷、淡水鱼、牛肉米粉、豆干、橘子罐头等十大农产品已采取了网络营销。 由于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上还缺乏较强的吸引力,基层干部队伍积极性不高,专业人才难引进。目前,我们主要采取“先聘用、后录用”的模式与各农业院校对接,大力引进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去年以来,市农业局已聘用了8名农大毕业的本科生,今年通过考试录用了3名。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引进力度,并增加工作年限的条款,确保专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津市市农业局 2016年5月18日 | ||
办理方式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