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互动交流>市民留言

留言内容

留言情况
标题 请问农口部门各位领导,津市市农村怎样才能产业致富?
留言人 游客 留言日期 2016-05-29
信件状态 已办理
留言内容
  农委、农村工作部、农业局、畜牧水产局、林业局、农开办等部办委局的各位领导,前几天回到老家,听到不少农民朋友抱怨,去年种棉花没有赚到钱、今年油菜籽又产量低和价格低还是没有赚到钱,不知道今年到底种什么好?
  后来回去后一想,农业确实是津市市农业的短板(生猪养殖除外,但养猪农民很少),农民能靠什么致富呢?近些年也到周边县市开展过短途旅游活动,有些观感。澧县农业发展的特色有太青山的绿茶、澧阳平原的葡萄、复兴厂的苗木、双龙的西瓜、原红湖区的特色水产养殖(对虾)等, 最不起眼的是澧澹乡铁扫帚庙(每年秋季都可以在津澧公路上看到很多农民在卖扫帚苗和收集种子)。石门呢,最出名的是柑橘,都办过多少届柑橘节了,其次是高山茶叶和高山蔬菜,当然还有高山黑羊的养殖。临澧县呢,有特种水果的种植,有清水鸭的养殖等等。汉寿县的普通蔬菜种植也是很不错的,甲鱼养殖更是扬名省内外。
   现在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和发达,反正大宗农产品的产量全部都是过剩的,种什么都是不会赚大钱的,能保本约有小赚就不错了,比如水稻、棉花、油菜籽、玉米、小麦、猪肉(短期波动)、常规鱼、水果等等。津市市农业怎么办呢?我也曾设想过,在环毛里湖区域种茶叶(小气候还可以),但茶叶已经过剩了市场又在哪里?在山区种苗木,苗木也已过时?继续种茭果,市场需求过小?因此就需要农口系统各单位在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的过程中,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来一个“大调研、大思考、大讨论”的活动,真正找到几种适合津市市农村实际种养的品种,不要老是强调种三大样,水稻、棉花、油菜;不要老是强调养三大样,生猪、常规鱼、肉鸡;不要老是强调载三种树,柑橘类、桃梨类、油茶类。谢谢了,望从2017年起,津市市农业有大的起色,农民有好的的收入。
回复情况
回复单位 津市市长热线办 办结日期 2016-06-01
回复内容 游客(网友): 您好!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所作的思考和献言献策。从津市的区域位置、地理环境和农民群众的种植习惯来看,粮、棉、油仍是当前我市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津市按照“巩固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路,从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培育主体等方面入手,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当前和今后,市农业部门将继续按照以上思路,认真抓好三件事: 一是巩固提升保底子。从目前来看,农民一时还无法摆脱对土地的依赖,对粮棉油等传统产业的种植习惯也还一时无法转变,市农业部门将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机械化、规模化、绿色化、产业化,引导农民以现代化手段,提高传统产业品质,如有机水稻、食用油等,增加效益。 二是发展特色出票子。当前,特色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和农民增收新的来源,我市的食用菌、生猪、休闲产业等特色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带动了大批农民发家致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上,市里安排了100万元的引导资金,对规模种植大户和大棚基地进行奖补扶持;成立了食用菌研究所,解决了菌种的引进生产中技术服务的问题。目前,全市已引进了2家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企业,创建香菇种植基地5个,扶持成立了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全市食用菌产值近5000万元。我们的目标是到“十三五”末,全市食用菌产值达到10亿元,把津市打造成为湘西北食用菌产业基地。 三是做强加工创牌子。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取得长足发展,共创建中国驰名商标3件、湖南省著名商标13件、湖南省出口名牌产品2件,绿色食品认证24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件。湖南润农生态茶油有限公司的油茶籽采集基地和“茶籽油”产品分别获得有机产地、有机产品认证,“津市牛肉粉”获得国家地理证明商标。下一步,市农业部门将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和引进力度,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感谢您对津市农业农村的关注,还请今后对我们多提宝贵意见,共同推动津市“三农” 发展。 津市市农业局 2016年6月1日
办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