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津市市人民政府2021年财政决算公开

2022-08-04 11:39 信息来源:津市市财政局
字号:【

 

第一部分 关于津市市2021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一、财政预算收支完成及平衡情况

二、“三保”支出的安排及资金到位情况

三、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

四、一般性转移支付(含返还性收入)收支决算情况

五、专项转移支付收支决算情况

六、预备费使用情况

七、政府债务情况

八、项目绩效评价情况

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十一、部门政府采购预算完成情况

十二、2021年财政工作回顾

第二部分 决算草案(详见附件)

第三部分 预算绩效工作开展情况说明



第一部分 决算报告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为我市的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支撑,基本完成了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财政预算收支完成及平衡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中收入总计272628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5431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100.08%,为调整预算数的94.62%,较上年决算数增加2174万元,增长4.08%;上级补助收入完成153435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97.42%,较上年决算数减少18691万元,下降10.86%;调入资金37657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62.88%,为调整预算数的57.59%,较上年减少6996万元,下降15.67%;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392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7935万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收入5300万元,再融资债券12635万元);上年结余778万元。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中支出总计22185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2431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68.36%,为调整预算数的63.73%,较上年减少90469万元,下降33.15%;上解上级支出6112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100.59%,较上年增加329万元,增长5.69%;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673万元,较上年增加13281万元,增长179.67%;债务还本支出12635万元(再融资债券展期)。

年终滚存结余50777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说明: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文件规定,2021年市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结余不再按权责发生制列支,改按收付实现制列支,所以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数大幅下降,结余结转规模大幅上升。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详见附件1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科目完成情况详见附件2

(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情况

津市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我市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387万元。2021929日津市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将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调整为58583万元。

实际执行结果是: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5431万元,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39155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6276万元,非税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29.36%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类别完成情况详见附件3

(三)上级补助收入决算情况

2021年上级补助收入年初预算安排为157500万元,年中未调整。实际执行结果是:上级补助收入完成153435万元,较年初预算数减少4065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减少18691万元。其中税收返还及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完成109617万元,较年初预算数增加2517万元,较上年决算减少10156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完成43818万元,较年初预算数减少6582万元,较上年决算减少8535万元。

2021年上级补助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2020年中央下达特殊转移支付资金7806万元,2021年无此收入;二是2021年大项目争资数较上年减少,如2020年下达水系连通专项资金3896万元、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资金2500万元、妇保院及中医院建设专项资金2000万元,而2021年无相应项目资金替补。

(四)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年初预算安排为102650万元,预算调整为201280万元,实际执行结果是:政府性基金收入185358万元,其中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49261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148.3%,为调整预算数的88.17%,较上年增加52350万元,增长54.02%;上级补助收入497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24.85%,年中未调整,较上年减少4424万元,下降89.9%;专项债券收入35600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18.67%,较上年增加700万元,增长2.01%。政府性基金支出159736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302.75%,为调整预算数的105.54%,较上年增加55130万元,增长52.7%;上解支出29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82.86%,较上年减少9万元,下降23.68%;调出资金25593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51.3%,年中未调整,较上年减少6415万元,下降20.04%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详见附件4

二、三保支出的安排及资金到位情况

(一)人员保障全面落实。2021年财政安排各类人员工资支出65674万元,其中人员工资、津补贴、各类保险及交通补助40347万元,发放年终绩效8891万元,职业年金虚账记实及实账记息800万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15636万元(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原试点退费资金2347万元)。

(二)运转保障逐年提高。2021年全市镇街年初总预算安排6085万元,平均达到676万元。村(居)运转保障资金安排2673万元,较上年增长6.07%,年中城市、农村村居保障增加到38万元和33万元,同时对农村3000人以上或5000人以上的大村追加补助2万元、4万元。

(三)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积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致力改善民生,打造民生财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24亿元中,民生相关支出15.15亿元,占比83%2021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七连增,达到每人月均2322;为进一步推进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落实疫情防控相关经费保障政策,支持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2021年我市统筹安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费3740万元(含上级补助及医保基金),其中疫苗采购经费2518万元,疫苗冷链运输及接种经费72万元,其他常态化疫情防控经费1150万元;教育方面安排资金2.82亿元,增长3.65%

三、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

2021年,继续维持综合部门预算总体框架,按照先基本、后项目;保重点、控一般;优统筹、提绩效的编制原则,严格规范预算安排,坚决贯彻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全面细化预决算公开工作。

执行情况是:全市121个行政事业单位(含二级机构)实行了部门综合预算,年初下达指标55629万元,对三保资金、偿债资金优先保障。

四、一般性转移支付(含返还性收入)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全市共争取一般性转移支付(含返还性收入)109617万元,较上年减少10156万元,下降8.48%

1-1:一般性转移支付(含返还性收入)收入情况表

单位:万元

  目

  额

  计

109617

 (一) 返还性收入

5,725

    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

616

    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

392

    增值税税收返还收入

2,395

    消费税税收返还收入

1

    增值税“五五分享”税收返还收入

1,145

    其他返还性收入

1,176

  (二)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

103,892

    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

19,996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

6,241

    结算补助收入

1,996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补助收入

755

    企业事业单位划转补助收入

165

    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收入

831

    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

770

    固定数额补助收入

8,288

    革命老区转移支付收入

914

    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收入

2,137

    公共安全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675

    教育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4,845

    科学技术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80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857

    社会保障和就业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12,586

    医疗卫生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13,444

    节能环保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86

    农林水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20,388

    交通运输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459

    住房保障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5,880

    粮油物资储备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332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125

    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

2,042

支出具体情况是:

(一)财力性补助类47276万元,剔除上解支出6112万元后为41164万元,具体明细为:发放年末奖励性工资8891万元,职业年金虚账记实及实账记息80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15636万元,教育系统工资福利支出15837万元。

(二)上级明确支出用途的项目62341万元,按指定科目类别支出。

五、专项转移支付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我市专项转移支付收入43818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86.94%,年中未调整,较上年减少8535万元,下降16.3%,专项转移支付均按指定科目类别支出。

1-2:专项转移支付收入情况表

                单位:万元

  目

  额

  专项转移支付收入

43,818

    一般公共服务

2,128

    国防

5

    公共安全

146

    教育

300

    科学技术

1,536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

295

    社会保障和就业

587

    卫生健康

1,156

    节能环保

8,482

    城乡社区

2,275

    农林水

9,189

    交通运输

3,836

    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

3,189

    商业服务业等

299

    金融

3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

352

    住房保障

8,333

    粮油物资储备

83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

546

    其他收入

1,078

六、预备费使用情况

我市2021年年初预算安排预备费3500万元,当年实际使用预备费2805万元,主要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出现的疫情防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支出等。其中:疫情防控经费1742万元、危桥改造资金348万元,环境整治经费715万元(含危险废物处理540万元、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165万元等)。

七、政府债务情况

我市2021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356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243800万元,专项债务91800万元政府性债务余额335252.34万元。其中:一般债务243491.34万元,专项债务91761万元

2021年发行用于到期债券还本的再融资债券12635万元。2021年到期债券还本12635万元,债券付息11009.42万元。

2021发行新增债券40900万元,包括新增一般债券5300万元、新增专项债券35600万元新增债券使用如下:

(一)新增一般债券5300万元,项目为新洲镇中心学校新建工程3022万元、农村公路建设278万元、小水库安全监测及维护项目188万元、双济学校改扩建工程512万元、新洲中学整体搬迁初中并入市三中项目1300万元。

(二)新增专项债券35600万元,项目为中医医院整体搬迁项目8000万元、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园项11800万元、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项目5000万元、中部健康食品之都标准化厂房项目10800万元。

八、项目绩效评价情况

为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2021年完成了食品安全检测、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等13个专项的重点绩效评价。

1-3 2021年度财政重点项目绩效评价表

单位:万元

序号

  目

  额

评价分数及等级


  计

8681.41


1

2020年度津市市食品安全检测专项资金

70

92/优

2

“智慧津市”天网工程项目资金

2600

84.5/良

3

2020年度津市市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专项资金

275

87.5/良

4

2020年津市市失业保险基金支出

548.94

88/良

5

2019—2020年度津市市办事服务平台(人脸识别)专项经费

146.25

89/良

6

2020年津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施工图审查服务费

100.88

83/良

7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专项资金

136.93

90/优

8

2020年度津市市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

99.73

86.5/良

9

2020年度八类退役军人群体所需解困资金项目

650

85.5/良

10

2020年度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项目资金

350

84.5/良

11

“135”工程升级版第一批标准厂房奖补专项资金

500

89.9/良

12

2020年度津市市禁捕退捕专项资金

2703.68

83.5/良

13

2020年度津市市美丽屋场建设奖补专项资金

500

92/优

部分重大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情况:

(一)2020年度津市市禁捕退捕

项目概况:本项目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部署的重要措施,是有效缓解长江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危机的关键之举。根据《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895号),《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农长渔发〔20191号),《关于湖南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的通告》(湘政函〔20208号)等文件设立本项目。2020年共安排资金2703.68万元,项目实施单位是津市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绩效评价结论:该项目得分为83.5分,总体绩效评价等级为。该项目是重要民生工程,切实保障退捕渔民生计,确保退捕渔民转得出、稳得住、能小康。有效缓解了水生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危机,促进了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保护修复,让良好生态惠及人民群众。存在的问题:项目单位未按照规定编制指向明确、合理可行的绩效目标。预算执行效率较低。未建立专账核算,记账凭证手续不完整、附件不齐全,未确认固定资产。补助资金发放不及时。

评价结果应用的具体建议:1.合理编制绩效目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加强项目过程监督,提高预算资金执行率。3.完善会计档案,银行支付凭据应与相关凭证对应装订,确需单独装订时应在支付凭据上标注对应凭证号并按序整理,直观、完整反映资金支付轨迹。对未入账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确认固定资产,补提折旧。4.加强本项目的日常监管,结合绩效运行监控程序,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项目执行过程监督管理,对未按计划实施或实施进度不理想的,及时督导调度,切实提高项目产出时效,按时完成绩效目标任务。

(二)2020年度津市市美丽屋场建设

项目概况:本项目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建设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乡村的建设标准,在前期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建设内容,提升建设水平,打造全域美丽乡村。根据2020年第4次津市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及中共津市市委办公室、津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津市市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津办发〔20202号)设立本项目。2020年共安排资金500万元,项目实施单位是津市市农业农村局。

绩效评价结论:该项目得分为90分,总体绩效评价等级为。该项目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提升。屋场环境的改善,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乡村生态产业经济发展。打造屋场文化墙,带动民风好转,促进乡风文明成效明显,激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存在的问题:项目单位未按照规定编制指向明确、合理可行的绩效目标。个别镇街建设支出入账不及时。部分屋场长效管护不到位。

评价结果应用的具体建议:1.合理编制绩效目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完善项目的跟踪监督,督促村镇对于已完工的项目及时进行结算,确保财政资金和项目尽早发挥效益。3.加强长效管护,完善监管体系。制定和探讨美丽屋场建设的养护管理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对各镇街美丽屋场的长效管护机制落实和运行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督导,严格长效管护奖罚制度;同时加大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户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自觉意识,增强农户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农户参与保护环境卫生、维护公共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事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6万元,为上级补助收入。实际支出56万元,为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0031万元,支出25332万元,当年结余4699万元,滚存结余15346万元。

十一、部门政府采购预算完成情况

全市部门政府采购预算完成48678万元,执行率为预算数的73.66%。

十二、2021年财政工作回顾

(一)坚持担当作为,支持发展成效明显。围绕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认真研究政策,找准对策,在全市上下一心、抢抓发展的大势中全力展示财政担当。一是狠抓对上争资,全年完成争资总额27.06亿元,极大补充了地方财力。二是强力推进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建立了本级财源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园区亩平税收评价及运用机制、重点税源企业服务制度等17项配套措施,财源建设平稳开局,被省财源办评为2021年度财源建设表现突出单位。三是积极支持园区发展,落实打造三个高地战略部署,全力保障五好园区建设,兑现工业经济发展奖励资金822万元,帮助企业争取各类扶持资金4472万元。

(二)坚持民生至上,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建立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连续5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大力引进优秀教师,培养教育人才。投入3000多万元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对24家普惠性幼儿园落实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制度,拨付329万元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推动了普惠资源扩建提质。二是提高保障能力。切实落实财政民生兜底责任,全面提升基本养老金、医保补助及大病互助额度;拨付资金3848万元用于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生活补贴,保障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安排疫情防控及新冠疫苗接种专项资金3740万元,支持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等资金1.78亿元,积极支持健康发展。三是办好民生实事。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年争取上级重大基建项目资金1.36亿元,主要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公租房建设、棚改等基建项目建设,为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坚持综合施策,统筹能力不断增强。一是纵深推进预算管理。把过紧日子作为长期工作方针,2021年部门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严格执行2020年压减20%后的标准。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共收回财政存量资金1.5亿元,统筹协调用于保障民本民生。二是强力管控债务风险。在严格控制债务增量的基础上,继续稳妥化解存量债务,落实了年度化债任务,2021年底,我市综合债务率较上年持续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三是多举措强化国资管理。通过处置直管公房、溢价拍卖等,取得收益近2000万元。清查闲置乡镇院落、安置房、直管公房、农贸市场门面等资产共37处,约3.5万平方米。加快平台转型市场化发展步伐,累计为转型平台充实资本、资金和资产140多亿元,城发集团资产达到400亿元,综合信用评级达到AA级。

(四)坚持管理增效,资金使用规范有序。一是严格评审采购管理。评审政府投资项目339个,送审金额20.55亿元,审减2.88亿元,审减率14%,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对照常德市营商环境考核要求,全面完成了政府采购供应商库专项清理、取消证明材料、采购电子化交易、履约评价四项改革,政府采购监管效能继续提升。二是加强绩效管理。继续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力度,完成审核83家预算绩效整体目标申报和56个专项目标申报,并对57个项目展开了第一轮运行监控以及5个重点项目展开第二轮监控。对食品安全检测经费、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等13个项目完成第三方重点绩效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到位。三是管好用好直达资金。2021年,我市共收到各类直达资金42930万元,参照直达管理资金371万。市财政按照快速直达、依规审批、合规使用、严格监督的管理方式,全部及时支付至收益对象,确保直达资金精准到位,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当前财政收支形势严峻,收支矛盾突出。一是受减税降费政策性影响,收入增长难度越来越大;二是受刚性支出增长因素影响,收支缺口越来越大;三是受债务管控升级影响,发展与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此,2022年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和矛盾相当突出,财政部门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为把我市建设成为澧水流域现代化的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再创新业绩。

 

第二部分 决算草案

1.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表

2.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

3.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表

4.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本级基本支出表

5.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表

6.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对下转移支付表(分地区)

7.2021年政府一般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

8.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表

9.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

10.2021年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表

11.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转移支付表

12.2021年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

13.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表

14.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

15.2021年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

16.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下转移支付表

17.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表

18.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表

19.2021年部门政府采购预算完成情况表

20.2021年“三公”经费决算表及说明


第三部分 预算绩效工作开展情况说明


2021年市本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的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19〕10号)和《湖南省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湘财绩〔20207文件精神2021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一步扩面提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主要工作情况

2021财政部门按照上级绩效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要求,4月印发了《津市市财政局关于明确2021年度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任务的通知》,明确了市直单位2021年的工作任务。围绕目标任务要求主要开展了以下个方面的工作:

1.全面实现绩效目标管理。对全市所有预算单位全面实行绩效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由部门单位申报,财政部门收集审核,要求指标具体、可衡量、可实现,做到“模向有边,纵向有底”。全年共收到83份部门整体目标申报,56份专项绩效目标申报,涉及专项资金47221.45万元。审核退回因依据不足、支出不细、测算不明、绩效不详等不达标项目目标申50份,督促有关单位修定整改,努力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2.加强项目绩效运行监控。监控覆盖面为通过专项绩效目标审核的56个项目,分别于9月、11月组织了侧重点不同的绩效运行监控2轮。9月初对56个专项资金1-8月的支付进度进行了监控,合计拨付率51.42%,项目执行进度总体良好。11月底选取城乡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专项等5个重点专项对资金使用规范性、有效性和项目绩效目标的总体实现程度进行了监控,5个项目累计拨付率80.33%,未达到85%以上拨付率的要求,但从资金使用规范性和有效性来看,5个项目均未发生违规问题,除农村公路养护项目中的“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尚未实施外,其余4个项目以及农村公路养护项目中的“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均实现目标。

3.着力开展绩效重点评价。为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2021年我们聘用省厅中介库内3家中介机构对我市专项资金进行重点绩效评价,资金覆盖面扩大到“四本”预算。在保证中介机构独立执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完成了食品安全检测、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等13个专项8681.41万元和5家预算单位2020年部门整体支出9307.35万元的重点绩效评价。评价核心为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项目建设和管理运行中的产出成果和产生效益。

4.强力落实评价结果应用。一是问题整改。坚决摒弃绩效评价一评了之的做法,对评价结果充分运用,本着边评价边整的原则,2021年对相关单位下达了整改报告书》津财绩函20211-17),实施问题清单销号制,督促整改问题86个,实整改措施83个,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在促进资金的规范使用和项目的规范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2022年度编制预算和安排财政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提出调整预算建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减绩效结果不佳的项目,对使用效益不佳的资金该收就收该减则减。

二、重点评价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通过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特别是13个重点项目和5个部门整体绩效第三方独立评价,发现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各部门进一步重视和加以改进。

1.单位绩效意识待加强。预算单位绩效意识较往年虽有所提高,但绩效管理的重视度还有待加强,单位的绩效目标填报内容不够完整,绩效目标不够明确、清晰,部分项目未进行目标申报,绩效自评报告没有如实反映存在的问题。

2.单位预算编制待精准。主要体现在单位支出项目漏报预算、部分支出项目预算偏离政策规定、支出结构预算编制偏差较大等方面,如市融媒体中心预算调整率达111.83%;金鱼岭街道办事处政府采购预算金额2425万元,实际政府采购金额1141.91万元,政府采购执行率47.09%。

3.专项资金管理待规范。主要体现在单位对专项资金使用较随意,补贴发放不及时。如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超范围使用1000元;少数救助对象垫付条件符合性证据不充分。失业保险补贴存在2019年的3家困难企业稳岗返还资金2020年才支付。禁捕退捕专项资金根据《津市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实施方案》应于6月底前应发放退捕渔民过渡期生活补助,但新洲镇、金鱼岭街道、西湖渔场2020年6月才开始发放渔船渔具奖补资金,襄阳街道、汪家桥街道、毛里湖镇2020年7月才开始发放渔船渔具奖补资金;事务中心2020年9月才发放渔民生活补助。

4.财务核算机制待标准。主要体现在单位财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审核把关不严。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附件与记账凭证金额不相符,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所附合同等附件为其他项目资料,八类退役军人群体所需解困资金项目未按八类群体支出建立明细科目,不能清晰反映八类群体的实际支出情况,有重发、重拨现象。

5.专项制度建设待完善。项目单位未根据项目特点制定专门的项目管理制度和资金管理办法,或者项目制度建设基本流于形式,支付审核未完全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如八类退役军人群体所需解困资金项目未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所有救助垫付资金均未按照规定执行。

三、下阶段的工作安排及相关建议

结合我市目前的工作现状,2022年拟从以下个方面加强绩效管理工作。

1.加强宣传培训。根据上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培训力度,加强预算单位的绩效管理恩念和意识。开展业务培训,请专家从绩效目标申报、绩运行监控、部门绩效自评等方面,结合案例授课,提高单位绩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促进预算单位的绩效管理理念和意识加强。

2.夯实工作基础。一是规范绩效管理行为,全面、完整、齐全、规范地建立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制度,对长年无目标,绩效低下或无效项目,一律整合或取消;二是加大运行监控力度,提高跟踪监督效果;三是以问题为导向,对运行监控结果不理想、问题整改不到位、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项目要年年评、反复评、并逐年加大向社会公开的力度。

3.加强结果应用对执行进度不理想,帮助单位制定措施,加快进度抓紧实施;对制度不健全的,督促项目单位与财政部门尽快出台规范的资金管理办法;以评价为抓手,将评价结果中发现的问题,逐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采用问题销号制,确保已发现的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加大公开力度,将评价报告在津市市人民政府网站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附件1:2021年决算草案.xlsx

附件2:2021年部分专项资金绩效执行情况.xlsx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