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财政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详见附件1-3)
1.收入决算情况
(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4059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0.15%,较上年决算数(以下简称上年)增加42578万元,增长69.2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31159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0.51%,较上年减少12296万元,下降28.3%;非税收入完成72900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0%,较上年增加54874万元,增长304.42%,非税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16%。
(2)上级补助收入完成150195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0.79%,较上年减少8841万元,下降5.56%。
上级补助收入中税收返还及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完成120862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1.55%,较上年减少6854万元,下降5.37%,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改列为常德市级收入,不计入区县。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完成29333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97.78%,较上年减少1987万元,下降6.34%,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省级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水安全保障工程专项资金减少。
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55731万元,剔除上解12526万元后为43205万元,主要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工资性支出;上级明确支出用途的项目94464万元(含专项转移支付),均按指定科目类别支出。
表1-1 返还性收入及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
预算科目 | 决算数 |
合计 | 120862 |
一、返还性收入 | 5732 |
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 | 616 |
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 | 399 |
增值税税收返还收入 | 2395 |
消费税税收返还收入 | 1 |
增值税“五五分享”税收返还收入 | 1145 |
其他返还性收入 | 1176 |
二、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 | 115130 |
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 | 26033 |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 | 6773 |
结算补助收入 | 4359 |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补助收入 | 966 |
企业事业单位划转补助收入 | 165 |
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收入 | 1141 |
固定数额补助收入 | 8063 |
革命老区转移支付收入 | 1301 |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转移支付收入 | 4724 |
公共安全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 661 |
教育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 6135 |
科学技术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 100 |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 470 |
社会保障和就业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 12902 |
医疗卫生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 5127 |
节能环保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 606 |
农林水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 22358 |
交通运输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 577 |
住房保障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 6803 |
粮油物资储备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 418 |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 573 |
增值税留抵退税转移支付收入 | 2130 |
其他退税减税降费转移支付收入 | 332 |
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 | 2413 |
表1-2 专项转移支付收入
项 目 | 金 额(万元) |
专项转移支付收入 | 29333 |
一般公共服务 | 1048 |
国防 | 35 |
公共安全 | 57 |
教育 | 397 |
科学技术 | 1170 |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 | 570 |
社会保障和就业 | 1337 |
卫生健康 | 1168 |
节能环保 | 4571 |
城乡社区 | 1098 |
农林水 | 8252 |
交通运输 | 1487 |
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 | 2164 |
商业服务业等 | 457 |
金融 | 30 |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 | 2206 |
住房保障 | 2626 |
粮油物资储备 | 5 |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 | 655 |
(3)调入资金47246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95.44%,较上年减少9731万元,下降17.05%。其中: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420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34854万元,从其他资金调入11972万元(主要为存量资金收回)。
(4)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7382万元。
(5)一般债务转贷收入63707万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收入6998万元,再融资债券56709万元)。
(6)上年结转52853万元。
综上,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中收入总计445442万元。
2.支出决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7114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5.05%,较上年增加21483万元,增长8.09%。
(2)上解支出12526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90.17%,较上年减少3030万元,下降154.52%(减少部分主要为增值税留抵退税结算上解金额)。
(3)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1169万元,较上年增加3787万元,增长13.83%。
(4)债务还本支出56811万元(为再融资债券展期)。
综上,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中支出总计387620万元。
3.结转结余情况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中收入445442万元,减去支出387620万元后,结转下年支出57822万元,全年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详见附件4)
1.收入决算情况
(1)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69054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1.55%,较上年减少71757万元,下降50.9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2401万元,较上年减少117738万元,下降84.02%;污水处理费收入807万元,较上年增加135万元,增长20.09%;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39481万元;专项债务对应项目专项收入6365万元。
(2)上级补助收入934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93.4%,较上年增加109万元,增长13.21%。
(3)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20559万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收入112200万元,再融资专项债券收入8359万元)。
(4)调入资金674万元。
(5)上年结转496万元。
综上,202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中收入总计191717万元。
2.支出决算情况
(1)政府性基金支出182361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0.42%,较上年增加22418万元,增长14.02%。
(2)上解支出99万元,较上年增加54万元,增长120%。
(3)债务还本支出8359万元(为再融资专项债券展期)。
(4)调出资金420万元。
综上,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中支出总计191239万元。
3.结转结余情况
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中收入191717万元,减去支出191239万元后,结转下年支出478万元,全年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详见附件5)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收入总计34892万元,其中: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3485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8万元。
实际支出34883万元,其中:调入一般公共预算34854万元,上级补助支出29万元。
结转下年支出9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详见附件6)
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共2项,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1571万元,支出27521万元,当年结余4050万元,滚存结余20183万元。
二、预备费使用情况
我市2023年年初预算安排预备费3500万元,当年实际使用预备费1911万元,主要用于应急、除险、救灾、疫情防控等支出等。其中:疫情防控支出951万元(结算上年款项)、应急救灾支出367万元,环境整治支出593万元。
三、政府债务情况
截至2023年底,我市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系统的政府债务余额522859万元,其中:政府债券521046万元,政府外贷1813万元(政府外贷不计入政府债务率计算)。
2023年新增债券119198万元,包括新增一般债券6998万元、新增专项债券112200万元。
具体安排明细是:
(一)新增一般债券6998万元,项目为新冠重症救治能力提升项目298万元、小水库除险加固建设项目2690万元、国省道危桥改造项目58万元、道路新建及改造工程项目2100万元、国省道养护及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852万元。
(二)新增专项债券112200万元,项目为老旧小区综合提质改造项目4700万元、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2100万元、高新区化工园区标准化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7000万元、置换存量债务58400万元(置换项目为:2016年棚户区改造项目26200万元、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21000万元、城中村棚户区二期改造项目11200万元)。
四、预算绩效评价情况(详见附件7)
为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市财政部门坚持“精准把控、质量先行”的方针,积极寻求预算绩效评估新路径。通过精确控制关键环节,加强绩效评估的质量保障,致力于进一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精细化水平。2023年共完成了市医保局等4个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和2022年生猪调出大县奖补、2022年度津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等10个专项的重点绩效评价。
重大项目的实施和专项资金使用,对我市经济建设各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生猪调出大县奖补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养殖场环境,降低了畜禽疫病传播风险,同时推进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善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体系,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加快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但评价中发现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还存在以下方面问题:一是绩效目标管理意识不强,指标设置时没有根据预算内容准确设置。如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根据初步设计的批复内容增加蓄水量应为83.4万立方米,但目标仅设置增加蓄水量32.1万立方米。二是项目后期管理维护不到位,管建不管维护的现象较为常见。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存在灌溉管道堵塞、机耕道受损等情况;部分建设完工后的高标准农田未及时种植农作物。三是项目实施效益欠理想。如津市城北区公交停保站及综合停车场项目没有投入使用,处于闲置状态,资金未发挥效益。评价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准确编制目标。根据年初预算金额支出内容合理设置年度绩效目标,在设定绩效目标指标值之前,与业务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并参考历年实际工作量合理设置指标值。二是完善后期管理。项目完工后按权责及时办理移交,各方对工程、资产进行管护,确保完工后能正常运行,避免闲置浪费。
五、2023年预算执行及落实市人大审议意见情况
2023年,经济形势严峻复杂,财政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按照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我们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不利因素,保障财政平稳运行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财政主责主业。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税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想尽办法抓收促收,坚决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累计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1亿元,同比增长69.25%。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3.12亿元,非税收入完成7.29亿元;累计完成向上争资任务35.39亿元(按历年争资统计口径)。其中,到位专项债资金11.22亿元,同比增加4.56亿元;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6.91亿元;完成国有资本经营收入3.49亿元。通过收入工作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了底层基础。
(二)始终聚焦民生发展。全年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71亿元。其中,教育、卫生、社保等民生支出达到22.66亿元,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94%。全面落实基本民生保障。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补贴等保障标准持续提标,兜牢民生底线;大力支持文教卫事业发展。支持人民医院外科大楼新建、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支持人民电影院文物修缮,支持开展系统城市文体活动,足额保障教育经费及基建投入,支持一小搬迁等;城乡事业建设也得到有力保障。
(三)巩固防范财政风险。始终兜牢“三保”底线,严格“先三保、后其他”的支出次序,确保“三保”安全。加强债务管理,坚持“一债一策”落实化债工作,全年共化解隐债8.49亿元,达到序时进度58.04%。强力协调降息减成本,全年共降息18笔,存量债务利率平均下降0.5个百分点,全周期节约利息支出约1.15亿元。集中精力组织债务清理,摸清债务底数,理清政企边界,完成了系列清算结算,完善了财政与高新区、城发集团之间的结算体制机制,有效消除各种风险隐患。
(四)严格规范财政管理。深化预算改革,按照“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绩效预算”原则,扎实推进2024年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实行所有预算收支以零作为出发点,打破预算安排的基数概念和固化状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综合保障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支出需要。规范国资管理,全面清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完成单位固定资产核销664万元。加强评审采购管理,累计完成项目评审250个,审减资金1.75亿元。严格预算绩效管理,全年纳入绩效管理资金22.24亿元,其中,对10个专项和4个部门整体支出进行了重点绩效评价,并严格落实评价结果运用,确保了财政资金用在实处、用出效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当前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财政收支压力不断加大,对此,财政部门将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职能作用,以服务发展、服务改革、服务民生为己任,以高质量财政服务现代化新津市建设。
附件:1.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2.2023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情况表
3.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情况表
4.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表
5.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表
6.2023年津市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表
7.2023年财政重点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情况表